PPP重在引产业
各地在推进PPP项目中应把单一的“引钱”思维转化成产业发展思维,从引资转向引产业。这样,政府与民资合作的空间会更大,合作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也就更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长远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重大市政工程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工作的通知》,开展深化中小城市和市政领域相关行业PPP创新工作。这是两部门首次联合在PPP领域推出重要举措,旨在更好地推动PPP模式在新型城镇化中的运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大批PPP项目,但成功率并不高,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兴趣也不是很浓,更多情况下都在等待观望。相反,国有企业对此却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显然,这不是推广PPP的初衷。
当然,成功率不高不代表没有成功的案例。华夏幸福与河北固安的合作,是PPP项目推进中少有的成功案例。《人民日报》报道称,从2002年双方牵手到现在,14年时间,固安县的财政收入增长了50倍,华夏幸福的资产规模也增加了10多倍,真正实现了双赢。
那么,推动双方合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以诚相待、市场意识、服务水平等毫无疑问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与产业相伴,则是PPP由“金蛋”变“金鸡”的关键。如果离开产业谈合作,PPP就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短期行为,成为投资者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而不是相互合作。因此,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产业发展,才能壮大地方实力、增加居民就业、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如果没有产业,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政府,都没有能力再合作下去。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目前各地推出的PPP项目中很难看到,或者说合作的基础条件很差。
也许有人会说,PPP项目的落脚点主要是公共设施,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或为投资方提供固定收益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从PPP的初衷来说,确是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经过前些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能够用来吸引社会资本的公共设施项目基本没有,政府所能提供的固定收益和购买服务等,也因为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以及个别地方政府信用方面的问题,难以得到社会资本的充分信任。自然,PPP项目的成功率也就较低了。
华夏幸福与河北固安以产业为基础的合作,就给PPP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一条能够创造可持续合作条件的新路。就投资方来说,从合作的第一天起,就不是打一枪、赚一笔就跑,而是长期扎根,谋求长远发展。对政府而言,能够吸引一个扎根本地的投资者,相关的政策资源、服务等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提供,而不需要担心对方会“跑路”。因为,对方把产业基地都建在这里了,就不可能轻易言跑,双方的合作空间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以产业为基础,能够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能够不把合作当作一个“金蛋”,彼此都想从“金蛋”上多挖一块,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结果,争来争去,就一个“蛋”那么大。相反,把“金蛋”变成“金鸡”,双方的利益就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多。因此,笔者认为,各地在推进PPP项目中应把单一的“引钱”思维转化成产业发展思维,从引资转向引产业。这样,政府与民资合作的空间会更大,合作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也就更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长远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