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1)基础资料收集
①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
②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和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与排污情况、城市的给排水情况等;
③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特别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
④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
⑤实地勘察现场的交通情况、河宽、河床结构、岸边标志等。对于湖泊,还需了解生物、沉积物特点,间温层分布、容积、平均深度、等深线和水更新时间等;
⑥收集原有的水质分析资料或在需要设置断面的河段上设若干调查断面进行采样分析。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①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a.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b.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c.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d.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e.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f.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②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三断面法
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
a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对照断面
设置目的:了解流入某一区域(监测段)前的水
质状况,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
设置方法:(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
a. 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
b. 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断面数目:一个河段区域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控制断面
设置目的:监测污染源对水质影响。
设置方法:(主要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因为在排污口下游500m横断面上的1/2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值。
对特殊要求的地区,如水产资源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断面数目:多个。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削减断面
设置目的:了解经稀释扩散和自净后,河流水质情况。
设置方法: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左中右浓度差较小的断面。小河流视具体情况)
断面数目: 1个。
背景断面:
③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首先,判断是单一水体还是复杂水体:
考虑汇入的河流数量,水体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及动态变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态环境特点等。
然后,按照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确定监测断面的位置:
a.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
b.以各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
c.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洄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湖、库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
④采样点位的确定
小结:三断面法采样部位的确定
河流上 ——选取采样断面;
采样断面上 ——选取采样垂线;
采样垂线上 ——选取采样点。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所采水样要具代表性,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一般原则:
①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而定。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1次。
②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③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3次。
④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泊、水库全年采样两次,枯、丰水期各一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⑤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