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来源:东莞唐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4414 更新时间:2019-03-19 10:56大气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大气污染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背后是对于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准确把握。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早在2014年,广东省就开始编制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涵盖辖区内21个地级市,涉及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等十大类,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九类大气污染物。
基于污染源排放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及可获取的污染源空间地理和时间序列信息,广东完成了污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截至目前,珠三角各地已基本建立了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并应用于以数值模型为主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其他地市正筹备中。
去年12月6日至8日,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召开。蓝天丽日和清新的空气,让前来参会的中外宾客竞相称赞。这些宾客们不知道,广州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将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18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国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的城市。
广州市环保局巡视员章威介绍,上述成绩,是广州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要求,找准污染源,按照“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总体思路,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手段,全方位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结果。
自2014年起,广州在全国率先推进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自2015年起开展扬尘排污收费管理;自2017年7月起将黄标车限行区扩大至全市行政区范围。
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35台总装机容量535.9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和企业自备发电锅炉完成改造,基本实现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设备超洁净排放全覆盖,完成了1298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及60台窖炉整治。
1月17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在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采访时,该公司总经理韦丹称,通过实施超洁净排放改造,两台机组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年排放总量分别低于国家认定的排放许可量1166吨、655吨、330吨,成为目前国内最环保的煤电机组之一。1月17日上午,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韦丹(左二)向记者介绍燃煤机组的实时排放情况。摄影/章轲
在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卢旭阳介绍,2017年,深圳新增新能源汽车1.4万辆,累计投放8.2万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6359辆,除保留634辆非纯电动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全市专营公交车辆已实现100%纯电动化。
“深圳是全国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城市。”卢旭阳说。
研究数据显示,深圳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后,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9.1个百分点,为城市节能减排、打造令人羡慕的“深圳蓝”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石化城市,VOCs一直是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继中海壳牌、中海石油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成功实施后,2017年,惠州又推动了巴斯夫化工、长润发涂料等6家石化企业完成了LDAR工作,并通过专家审核验收。仅此一项,每年便可新削减VOCs排放数百吨。
在珠海市,2017年扩大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面积,禁燃区面积占全市陆地面积的94.9%。全市敷设市政燃气管道约675.2公里,东部主城区主要市政道路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新建住宅小区全面配套燃气管道,主要工业园区基本敷设市政燃气管网,包括长隆项目在内约300多家工商业用户用上了管道天然气。此外,湛江市自2014年以来累计整治淘汰燃煤锅炉近200台。2017年又通过补贴等手段,完成36台整治淘汰。列入超低排放改造计划的5台燃煤机组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汕尾市所有在役6台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市区建成区内已没有燃煤锅炉存在。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在广东省揭阳市采访时注意到,当地“散乱污”企业为数不少,大气环境质量较差。2017年揭阳大气攻坚战也实现了新突破,6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首次全面达标,成为广东省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广东仍面临着不少大气环境问题。”采访中,鲁修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7年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波动。珠三角地区臭氧8小时浓度均值为165微克/立方米,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珠三角地区臭氧已超越PM2.5,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首要因子。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有所上升。此外,2017年有10个地市空气质量未能全面达标,比2016年增加3个。重污染天气还没有完全消除,2017年共发生23城次重污染天气。
鲁修禄说,“我们也在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好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范围内都在减排。大家都减,事情就好办。”
他告诉记者,广东省未来PM2.5平均浓度的目标是25微克/立方米,分两个阶段完成:到2020年,经过3年攻坚战,力争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到2035年,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更长远的目标是到2050年,广东全域范围内达到15微克/立方米以下,部分城市进入个位数。“此外,还有一个粤港澳的联防联控问题,要把环境治理放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下开展,并成为一个国际合作的通道或平台。”
鲁修禄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加强对大气污染因子结构性变化的研究,尤其是对臭氧污染来源、形成机理以及各项污染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的科学研究和相关的能力建设,科学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他同时希望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扩大资金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