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和整治
来源:上海赛普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6198 更新时间:2017-10-11 14:13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享受着工业化带来的效率和便利的同时,很容易忽视城市化带来的负面问题。一条条城中河,一片片低洼的湿地上,总是能看到流淌着的一道道黑乎乎粘稠发臭的水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城市黑臭水体,它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黑臭水体是什么?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黑色或泛黑色),和(或)散发出令人不适气味(臭或恶臭)的水体的统称。
建成区的水体可界定为“无黑臭”、“局部黑臭”和“全部黑臭”。根据等级划分,判断一条河渠是否为黑臭水体,发言权在于群众。简单地说,一条河渠,通过问卷调查,60%的人认为是黑臭水体,它就是黑臭水体,就应列入整治名单。
黑臭水体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由此,不难分析出影响水体黑臭的主要因素有:有机污染物浓度、营养物质浓度、污染时间(污染形成后经历的时间)、水力条件、温度条件等。
为尽快控制城市黑臭水体对环境的污染,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目前可行的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在治理起来困难重重,住建部在今年9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对各地黑水处理工作再做指导。
因为技术和管理都比较复杂,很多地区又缺乏经验,所以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许多提供服务的公司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靠水冲。多年调水经验积累,它们在水动力学方面没人能比。用得好的话,可借助大量清洁水源稀释黑臭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可加强污染物的扩散、净化和输出,对于纳污负荷高、水动力不足、环境容量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明显。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得有大量的清洁水源,而且不能保持长期效果的,只有年年冲了。
2.进地下。办法是外源阻断,包括城市截污纳管和面源控制两种情况。针对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好处是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3.靠湿地。讲的是创建生态环境,包括种植水生植物,引来水生动物等,通过生态的方法让水变清。这种办法基本不能用于重度污染的黑臭水体,效果的实现也慢一些。
4.使用药剂,增加曝气。加药是化学修复方法,主要是采用絮凝沉淀技术,向城市污染河流的水体中投加铁盐、钙盐、铝盐等药剂,使之与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形成不溶性固体沉淀至河床底泥中,还有药剂杀藻。这种办法见效快、效率高,但是费用较高,产生较多沉积物,某些化学药剂具有一定毒性,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形成二次污染。环保公司一般还会人工曝气充氧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缓解水体黑臭状况。
最后,黑臭水体的治理,由于经验和技术的局限性,注定了时间上的漫长性。上面提到的治理方法好坏也不能一概而论,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终究离不开因地制宜四个字。在处理过程中还需考虑包括水体的保护、避免二次污染、水质的及时监测以及黑臭水体底泥的合理处置等问题。
本文由赛普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