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景区污水处理设备赶制
人气:1421 发布时间:2018-08-30 13:45 关键词: 济源景区污水处理设备 济源景区污水处理厂家 产品型号:lytt 应用领域:水处理 产品价格:69800 |
人工湿地用于各种污水处理,具有效率高LYHLYHwefa、能耗低、投资低及运行管理水平要求不高等优点,是城镇污水处理较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同时,由于磷是各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乃至限制因素,所以污水除磷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磷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应用价值[1-4]。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工湿地简介
垂直流人工湿地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29?53 N,122?23 E),主要用于处理朱家尖南沙风景区的宾馆、餐馆与当地居民等生活污水,人工湿地面积约3000 m2 (人工湿地的垂直结构见图1)。
生活污水通过布水管均匀流入下行池,向下渗透,经下行池底部自行流入上行池底部,并向上经过上行池的沙层,随后通过集水管收集,再由出水管流入集水池,由水泵抽取排到出水储存池中。因而,流入人工湿地的污水实际上经过了2次(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处理。另外,该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全天自动间歇式注水,正常运行条件下,该系统处理污水的规模约为2000 m3/d。
2007年4月,将选定的16种湿地植物繁殖体移植到人工湿地中,种植密度为10株/m2。在夏季生长中,用手工去除入侵的植物物种,且在生长季末(9~10月)人工收割所有植物的地上部分(地面10 cm以上)。所有小区中移植的物种数分别为1、2、4、8或16种,且大部分植物的成年植株高度在14 m。
1.2 水样采集及测定
用于水质无机磷测定的水样均采自人工湿地的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每月测定1次,时间为2011年3月~12月,主要测定的水质指标为磷酸盐,测定方法采用国标方法[5]。
在10个月的研究期间,人工湿地中入水与出水水质与处理效率详见图2。其中,磷酸盐的入水浓度平均值为6.16±1.26(平均值±SE,mg/L),出水平均值为4.34±0.89(平均值±SE,mg/L),磷酸盐处理效率平均达到32.22 %±5.80 %(平均值±SE)。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风景区生活污水中的磷酸盐,而且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值(GB 18918-2002)。
人工湿地系统的除磷机理主要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的生物作用以及本身基质填料的过滤吸附沉降作用[1-4]。朱家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风景区生活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效率在2011年3月12月要比20072008年的显著低得多[6],主要是由于人工湿地中植物经过4年的竞争与演潜,许多试验区块中的植物已被优势种(如芦竹)或入侵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取代,这样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也由此下降,因而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处理效果也因此降低[6]。
植物生长在9月底达到高峰,所以植物生长对磷的需求大,且植物开花结果也需要大量的磷,因而9月的磷酸盐去除率较高[7-8]。然而,9月底植物收割以后,植物对磷的去除贡献也随之显著下降,这样10月12月污水磷的去除率也显著下降。另外,7月份以后入水与出水中的磷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就可主要由于风景区的游客人数随着暑假的开始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中的磷酸盐含量也随之增加。因而文章的研究表明了人工湿地除磷的效果受到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
针对我国城市景区湖泊富营养化和垃圾污染严重,传统景区水域清理存在各种不足等问题,设计研发多功能水域清理船灭杀蓝藻和清理垃圾,恢复景区湖泊生态环境。结合景区湖泊污染实际状况,提出把臭氧灭杀蓝藻应用于景区湖泊清理的新概念,研发一艘可无线遥控、集打捞垃圾、过滤小型悬浮微粒和灭杀蓝藻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域清理船。通过无线遥控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能全面清理湖面垃圾,过滤小型悬浮微粒,臭氧灭杀率能达到90%以上。利用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能维护景区小湖泊生态环境,在各类景观水体和小型湖泊的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主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不但对居住小区的硬件设施要求智能化,而且对整个居住小区的外部人文景观、绿化和自然环境也是越来越严格,水景作为现在住宅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环境状况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由于居住小区内的水体多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水体容易污染和富营养化,对景区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自古就有傍水而居的习惯,古人认为,水能养性和陶冶情操。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集中和城镇化规模庞大,我国湖泊的水文状况不容乐观。2008年,据中国水网报告:“我国主要湖泊八成受到污染”,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水体透明度降低,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沉水植物消失,而代之以浮游植物蓝藻大肆繁殖使水质恶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金相灿教授说:“我国一共有2400多个湖泊,跟我们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四五十个湖泊当中,大约有80%以上湖泊问题较多。从我国这几十个人口密集区的湖泊看,五大湖以及城市湖泊,基本都处在中富营养与富营养化状态,一些中型湖泊也处于富营养的状态。”同时,本项目调研广州部分景区湖泊的情况中发现,大多数都处于中等富营养化,少数处于轻度富营养化。
总的来说,无论是自然的中小型湖泊或景区的湖泊,我国已成为富营养化湖泊的重灾区,解决小湖泊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我国每年都会投入巨额资金治理水体污染,努力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和提高景观质量。目前景区水体净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目前我国治理景区小湖泊污染主要有3种方法:传统人工打捞、化学剂除藻和引入新水换臭水。
(1)传统人工打捞。人工打捞具有方便、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目前我国对于小型湖泊的污染(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小湖泊)主要采取人工打捞(包括采用打捞船打捞)。人工打捞清理可以迅速打捞大型垃圾,使湖面保持相对清洁。虽然如此,传统人工打捞清理存在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对水中悬浮的垃圾微粒和活蓝藻是作用不明显。采用人工打捞以后,虽然湖面的大型垃圾被清理掉而变得干净,但是由于蓝藻和水中悬浮微粒继续存在,水体的生态环境还会继续恶化,水体也会发臭发黑。
(2)化学剂除藻。杀藻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抑制藻类繁殖和粘泥增长,并有分散和渗透作用,能渗透并去除粘泥和剥离附着的藻类,传统的杀藻剂有铜、明矾、石灰和漂白粉等。不过杀藻剂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某些杀藻剂融入水中会影响水体质量,甚至杀死水中生物,甚至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3)引入新水换臭水。对于某些湖泊采用传统的人工打捞或化学剂除藻效果不理想和水体已经严重发黑发臭的情况下,为净化环境,水文管理者往往会通过把湖泊中的臭水排走,然后引进新水去改善湖泊的水文。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即刻改善湖泊环境,但是由于被排走的臭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湖中原来存在的蓝藻污染继续存在,所以在当今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这种换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虽然我国对于景区水体净化方法众多,并且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角度去处理污染水体。但是由于传统的方法存在各种不足,要么处理效果不理想,要么难于推广,同时对蓝藻的处理作用也不尽人意。正因如此,本项目通过认真调研,创新性把臭氧灭菌应用于蓝藻清理,设计研发出多功能水域清理船。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工湿地简介
垂直流人工湿地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29?53 N,122?23 E),主要用于处理朱家尖南沙风景区的宾馆、餐馆与当地居民等生活污水,人工湿地面积约3000 m2 (人工湿地的垂直结构见图1)。
生活污水通过布水管均匀流入下行池,向下渗透,经下行池底部自行流入上行池底部,并向上经过上行池的沙层,随后通过集水管收集,再由出水管流入集水池,由水泵抽取排到出水储存池中。因而,流入人工湿地的污水实际上经过了2次(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处理。另外,该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全天自动间歇式注水,正常运行条件下,该系统处理污水的规模约为2000 m3/d。
2007年4月,将选定的16种湿地植物繁殖体移植到人工湿地中,种植密度为10株/m2。在夏季生长中,用手工去除入侵的植物物种,且在生长季末(9~10月)人工收割所有植物的地上部分(地面10 cm以上)。所有小区中移植的物种数分别为1、2、4、8或16种,且大部分植物的成年植株高度在14 m。
1.2 水样采集及测定
用于水质无机磷测定的水样均采自人工湿地的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每月测定1次,时间为2011年3月~12月,主要测定的水质指标为磷酸盐,测定方法采用国标方法[5]。
在10个月的研究期间,人工湿地中入水与出水水质与处理效率详见图2。其中,磷酸盐的入水浓度平均值为6.16±1.26(平均值±SE,mg/L),出水平均值为4.34±0.89(平均值±SE,mg/L),磷酸盐处理效率平均达到32.22 %±5.80 %(平均值±SE)。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风景区生活污水中的磷酸盐,而且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值(GB 18918-2002)。
人工湿地系统的除磷机理主要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的生物作用以及本身基质填料的过滤吸附沉降作用[1-4]。朱家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风景区生活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效率在2011年3月12月要比20072008年的显著低得多[6],主要是由于人工湿地中植物经过4年的竞争与演潜,许多试验区块中的植物已被优势种(如芦竹)或入侵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取代,这样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也由此下降,因而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处理效果也因此降低[6]。
植物生长在9月底达到高峰,所以植物生长对磷的需求大,且植物开花结果也需要大量的磷,因而9月的磷酸盐去除率较高[7-8]。然而,9月底植物收割以后,植物对磷的去除贡献也随之显著下降,这样10月12月污水磷的去除率也显著下降。另外,7月份以后入水与出水中的磷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就可主要由于风景区的游客人数随着暑假的开始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中的磷酸盐含量也随之增加。因而文章的研究表明了人工湿地除磷的效果受到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
针对我国城市景区湖泊富营养化和垃圾污染严重,传统景区水域清理存在各种不足等问题,设计研发多功能水域清理船灭杀蓝藻和清理垃圾,恢复景区湖泊生态环境。结合景区湖泊污染实际状况,提出把臭氧灭杀蓝藻应用于景区湖泊清理的新概念,研发一艘可无线遥控、集打捞垃圾、过滤小型悬浮微粒和灭杀蓝藻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域清理船。通过无线遥控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能全面清理湖面垃圾,过滤小型悬浮微粒,臭氧灭杀率能达到90%以上。利用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能维护景区小湖泊生态环境,在各类景观水体和小型湖泊的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主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不但对居住小区的硬件设施要求智能化,而且对整个居住小区的外部人文景观、绿化和自然环境也是越来越严格,水景作为现在住宅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环境状况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由于居住小区内的水体多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水体容易污染和富营养化,对景区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自古就有傍水而居的习惯,古人认为,水能养性和陶冶情操。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集中和城镇化规模庞大,我国湖泊的水文状况不容乐观。2008年,据中国水网报告:“我国主要湖泊八成受到污染”,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水体透明度降低,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沉水植物消失,而代之以浮游植物蓝藻大肆繁殖使水质恶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金相灿教授说:“我国一共有2400多个湖泊,跟我们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四五十个湖泊当中,大约有80%以上湖泊问题较多。从我国这几十个人口密集区的湖泊看,五大湖以及城市湖泊,基本都处在中富营养与富营养化状态,一些中型湖泊也处于富营养的状态。”同时,本项目调研广州部分景区湖泊的情况中发现,大多数都处于中等富营养化,少数处于轻度富营养化。
总的来说,无论是自然的中小型湖泊或景区的湖泊,我国已成为富营养化湖泊的重灾区,解决小湖泊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我国每年都会投入巨额资金治理水体污染,努力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和提高景观质量。目前景区水体净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目前我国治理景区小湖泊污染主要有3种方法:传统人工打捞、化学剂除藻和引入新水换臭水。
(1)传统人工打捞。人工打捞具有方便、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目前我国对于小型湖泊的污染(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小湖泊)主要采取人工打捞(包括采用打捞船打捞)。人工打捞清理可以迅速打捞大型垃圾,使湖面保持相对清洁。虽然如此,传统人工打捞清理存在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对水中悬浮的垃圾微粒和活蓝藻是作用不明显。采用人工打捞以后,虽然湖面的大型垃圾被清理掉而变得干净,但是由于蓝藻和水中悬浮微粒继续存在,水体的生态环境还会继续恶化,水体也会发臭发黑。
(2)化学剂除藻。杀藻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抑制藻类繁殖和粘泥增长,并有分散和渗透作用,能渗透并去除粘泥和剥离附着的藻类,传统的杀藻剂有铜、明矾、石灰和漂白粉等。不过杀藻剂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某些杀藻剂融入水中会影响水体质量,甚至杀死水中生物,甚至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3)引入新水换臭水。对于某些湖泊采用传统的人工打捞或化学剂除藻效果不理想和水体已经严重发黑发臭的情况下,为净化环境,水文管理者往往会通过把湖泊中的臭水排走,然后引进新水去改善湖泊的水文。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即刻改善湖泊环境,但是由于被排走的臭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湖中原来存在的蓝藻污染继续存在,所以在当今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这种换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虽然我国对于景区水体净化方法众多,并且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角度去处理污染水体。但是由于传统的方法存在各种不足,要么处理效果不理想,要么难于推广,同时对蓝藻的处理作用也不尽人意。正因如此,本项目通过认真调研,创新性把臭氧灭菌应用于蓝藻清理,设计研发出多功能水域清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