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空气净化之二 PM2.5的来源与危害
来源: 阅读:3511 更新时间:2012-02-10 15:01PM2.5的来源
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200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的69% 。类似地,1999年测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铵、硝酸铵,41.4%是含碳的物质。从这些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PM2.5与气态污染物关系密切,大城市空气中的PM2.5有相当比例来自SO2、NOX转化而来的二次污染物。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PM2.5,就必须同时治理气态污染物,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PM2.5的危害
区分颗粒污染物杀伤力的主要依据是直径,直径越小的颗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一般来说,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而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10(Particulate Matter 悬浮颗粒)。其中直径在2.5微米-10微米之间的被称为“大颗粒”粉尘,直径小于2.5微米的则又被称为“超细颗粒”,即PM2.5。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现代医学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
而人类最近的多项医学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对人体的损伤最为剧烈。因为10微米到2.5微米之间的颗粒中一部分会随着呼吸作用被呼出,一部分被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吸附;而小于2.5微米(PM2.5)的微粒,会直接进入肺部的气体交换区(肺泡),并存留在肺的深处。PM2.5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同时它还可能作为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的载体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上面的表格来自S.A., Lugano;Saint B Blasius学院进行的一项实验。他们利用尺寸为0.3微米(属于PM2.5)的颗粒物为标尺,测试不同浓度颗粒物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