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凌桥环保:中国第一膜当仁不让
来源:上海商报 阅读:4396 更新时间:2013-03-09 22:30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聚四氟乙烯薄膜滤料领域一直是外国公司的天下,国内厂家不得不花高价购买外国产品,但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民营企业家却改变了这一切。
创业之初:捡回来的一张膜
说起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还真让人啧啧称奇。上世纪80年代,在生产队猪棚上搭起了小小的厂房,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就这样成立了。80年代中期,创始人黄斌香随团到欧洲考察,期间,在瑞典参观了一家薄膜覆合滤料生产厂家。在向客人演示完产品后,东道主随手就将演示的材料丢进了垃圾桶,而细心的黄斌香却捡回了演示材料,并在回国后潜心研究。
1995年,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终于自主研发成功了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9.99%,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更突破了国际垄断。当年,宝钢的高炉里就用上的“凌桥”的产品,并逐步在首钢、鞍钢等国内大型企业中推广和应用。很多老专家专程到宝钢考察后,更是激动不已,想不到多年的研发梦想在“凌桥”的手中实现了。
“十年造一膜”,这一“膜”不仅吹响了“凌桥”在新材料应用领域大展身手的号角,更带动了全国在薄膜滤料方面的大量研发投入和试验,大大提升了国内过滤材料生产和使用的档次。“凌桥”的这一“膜”可谓是厚积而薄发。
研发创新:中国第一膜当仁不让
尽管环保产业被外界称作为朝阳产业,但十多年在环保领域的摸爬滚打让黄斌香和他的团队认识到,其实这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而且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以及行业规范的不健全,近年来低价竞争愈演愈烈,形成了恶性循环,再这样一味地走下去,企业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这么多年来,发明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美国巨头一直是“凌桥”追踪的对象,无论是技术上突破,还是复合材料上的创新,国外公司的任何动作都逃不过“凌桥”的眼睛。当然,在紧跟世界潮流的同时,“凌桥”也没有闲着,它不断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强创新的力度,力求在聚四氟乙烯的材料加工方面有所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凌桥”最终凭借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技术骨干,研发成功了聚四氟乙烯长、短纤维,并利用薄膜技术,将聚四氟乙烯纤维与各种材料有效复合,做成了能够在各行业广泛应有的滤料。
由凌桥自主研发的以聚四氟乙烯纤维为基布的袋式除尘器以其卓越的稳定性和优秀的除尘效果以及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的价格,先是在深圳顺利挤掉了曾经独霸天下的外国公司,成为深圳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这家全国第一家垃圾焚烧厂的供应商,后又在全国各地的垃圾焚烧厂全面开花,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垃圾焚烧厂。此外,目前国内电厂也在广泛使用以“凌桥“研发的聚四氟乙烯长纤维为基布的除尘装置,收到了各方极高的评价。至今,“凌桥”已经当仁不让成为国内聚四氟乙烯领域的大哥。
超前研发:无惧PM2.5
从去年年底以来,雾霾、PM2.5等成为了社会最热的话题,作为一个技术研发型的企业领军人黄斌香对此自然有话说,“从技术上来讲,通过使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完全可以做到控制工业生产中的PM2.5排放。”
在现场,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茅惠东拿出了一片小小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和一片没有覆膜的滤料给记者做演示。只见他先把没有覆膜的滤料装入容器后,点燃一支烟,并在吸烟后向容器内吹了两口烟雾,一部分烟雾透过滤料飘散开来;随后,他又换上覆膜滤料,重复上面的步骤,神奇的是,记者竟然没有看到透过滤料的一丝烟雾。
“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升级版在实验室中已经可以做到PM2.5的零排放。”茅惠东取下刚才的覆膜滤料,黄黄的烟雾渍清晰可见,“覆膜滤料实际上吸附了刚才的烟雾。工业使用上的原理也是一样的,通过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吸附粉尘,以有效降低PM2.5的排放。”他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仍然在不懈努力,希望将来可以实现PM0.3排放的有效治理。
事实上,PM2.5这一关键词并不是新近出现在凌桥的产品中,早在2007年,由凌桥自主研发成功的净化PM2.5的过滤材料就在美国通过了严格检测。
黄斌香说,1996年,美国关于PM2.5排放的标准出台了。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了PM2.5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七年以后的2003年,他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一场专题研讨会,专家在会上提出了PM2.5的概念、危害以及防治等一系列问题,这让黄斌香茅塞顿开,于是,对于PM2.5除尘装置的研发提上了日程。至今,凌桥共向美国送检12次,治理效率达到了99.999%。
面对窘境:只盼国标早出台
在社会对PM2.5高度关注的当下,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显然是最迎合市场需求的。
“对于PM2.5的排放,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的标准出台。”面对记者的乐观,黄斌香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对于PM10的排放已经有了严格的标准,但对于PM2.5的排放标准仍然缺失。由于能够治理PM2.5的升级版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成本要比治理PM10的覆膜滤料成本高出约15%,在国家没有强制标准的前提下,一般企业都不会自己主动提高成本支出,因此,到目前为止,尽管凌桥已经是行业中的领头羊,无论从市场占有率还是客户满意度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升级版的覆膜滤料仍然未能如愿快速打开国内市场。
“我们在欧美市场上已经销售了好几年了,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PM2.5排放方面的标准早已出台,所以,只要技术过硬、质量过硬,在这些市场上不愁没有客户。”对于国内市场的举步维艰,黄斌香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我们毕竟是中国的企业,最终还是想在中国做些事情,谈不上精忠报国、造福百姓,至少希望能够为国家建设、为自己的同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国内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的生产企业众多,但良莠不齐,市场混乱。雾霾事件的爆发使很多企业以为抓到了商机,越来越多的产品打出了能够防治PM2.5的旗号,但事实上,真正能够生产优质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且能通过PM2.5净化试验的企业少之又少,像凌桥这样真正有技术、有产品的企业却因为相关标准的缺失而进退两难。
面对当前的窘境,黄斌香虽然无奈,但也不失乐观:“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PM2.5的问题了,从监测到防治正在一步步向前推进,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相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努力作为。现在我们所期盼的就是相关的标准尽快出台,市场更加规范,这样我们的天才会更蓝,空气才会更清新,国家也会更美丽。”
□专家评析:从追随走向引领
随着技术重要性的不断提高,采用有效的技术战略日益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活动,这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的不同,是获取成本优势还是差异化优势。
一般而言,在起步阶段,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较为保守,不得不模仿、跟随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在模仿和追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习、壮大。在成长和成熟阶段,由于行业中的各项非技术因素基本上都已固定,要突破既有的市场格局,获得竞争优势,就只能走领先创新的战略路线,通过强大技术创新实力,率先开发新产品,谋求较高的技术垄断利润,
上世纪90年代,凌桥环保设备厂进入薄膜滤料领域后,始终紧跟世界潮流,及时了解国际薄膜滤料行业的技术突破和材料创新。在追随跟踪国际巨头发展动态的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一直放在加工工艺的突破,利用薄膜技术与各种材料的有效复合,做成了能够在各行业广泛应有的滤料,带动了大规模的应用需求,获得了明显的成本优势,成长为国内聚四氟乙烯领域的大哥。
通过追随型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凌桥环保设备厂最大程度地吸取了国际巨头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能力迅速跟进,成为了一个有价值的追随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低成本、低风险、渐进式地积累了敏税的创新洞察能力。历经10多年的技术积累,凌桥环保设备厂敏锐把握住美国PM2.5排放标准出台的影响,率先加强微孔薄膜滤料的自主研发,逐步将产品挤入国际主流市场,抢先一步迎合了国内的潜在市场需求。
凌桥环保设备厂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在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进入市场时机、产业技术特征、市场竞争态势、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等多方面的因素,与时俱进,合理地选择适应的技术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