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腾环保网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度:571 活跃度:1 谷腾指数:652

三聚环保:借行业东风转型脱硫服务商

             来源:证券时报 阅读:1875 更新时间:2010-09-14 08:24

近年来,能源需求激增、世界范围内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催生了一个服务于石油、煤炭等基础能源清洁化的行业——能源净化行业。不同于电厂脱硫、污水处理等后端治理方式,它在基础能源消费之前就将硫、砷等污染物脱除。

三聚环保

三聚环保正是从该行业起步,经过十三年的艰辛打拼,逐渐成长为能源净化行业高端市场的领导者。今年4月,三聚环保成功登录创业板,成为能源净化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三聚环保总经理林科见证了公司从“无名小卒”到“小巨人”的完美蜕变。如今,站在新起点,借着环保行业大发展的东风,三聚环保又将实现怎样的跨越?

行业将现爆发式增长

三聚环保2010年半年报显示,在产能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占据主营业务半壁江山的脱硫催化剂业务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了63.62%。林科解释道,今年是国家第一次实施《车用柴油》GB19147-2009标准,新标准的车用柴油硫含量将由原指导性标准的0.2%降至0.035%。因此,相关的柴油用加氢催化剂市场需求大幅提升,从而带动了销售额的增加。据了解,该标准经过一年半的过渡期后,将于2011年7月1日在全国强制实施。油品标准的提高,将扩大公司能源净化产品、特别是脱硫催化剂的市场空间。

不难看出,国家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将成为能源净化行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以前,能源净化只是把硫化物脱除,因为硫化物有异味,会腐蚀设备,并且会对化工产品的后续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对硫含量的控制标准更加苛刻,对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砷、汞、氯等脱除精度要求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对能源净化产品的整体需求不断增加,过去用量很少、需求很小的小剂种,需求量一夜之间也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未来能源净化行业将因此产生爆炸式增长。”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林科显得信心十足。

他的信心在三聚环保的业务发展中得到了佐证。近年来,在脱硫净化剂和脱硫催化剂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公司其它净化产品和特种催化剂业务发展势头尤其抢眼。今年1-6月,这两项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64.96%和292.47%。

“能源净化行业发展的另一股推动力来源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规模的提高。”林科称,中国每年约8%的经济增速需要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能源支持。国家规定,这些基础能源必须经过净化后才能使用,这对能源净化产品和技术的需求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整个能源净化行业对净化产品的需求量近25万吨,2015年将增加至69.07万吨,相关需求将保持22.53%左右的年增长率。

向服务供应商转型

面对如此饕餮盛宴,林科既兴奋又略显无奈。“三聚环保赶上了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期,但目前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问题,订单拿过来,生产安排不过来。”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三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7.46%、88.65%和107.27%。“我们是订单式生产,产能利用率超过80%就是非良性的。如果产能利用率超过100%,说明合同之间没有间歇,刚拿了一个合同,其他订单又来了。绷得太紧,设备维护受影响,哪怕是停电都会对合同的按时完成造成困难,给企业带来风险。”

为彻底解决产能瓶颈,今年4月,三聚环保通过IPO募资8亿元,以建设年产1万吨高硫容粉、年产500吨新型分子筛及催化剂和年产500吨FP-DSN降氮硫转移剂项目。上述募投项目将在2011年上半年达产,届时,三聚环保总产能将达1.9万吨,为原来的2.4倍。

这其中,产能变化最大的是高硫容脱硫剂。所谓高硫容脱硫剂,是三聚环保在历时三年、耗资近千万元开发的高性能无定型羟基氧化铁脱硫材料基础上研发的高性能、可循环新型脱硫产品,硫容高达45%。在酸性环境及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情况下,脱硫效果尤其突出,这种环境下,普通脱硫剂如一水氧化铁的硫容仅为10%。更加可贵的是,它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固体脱硫剂的无排放循环使用,消除了固体脱硫剂废剂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经中华环保联合会论证,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样的拳头产品曾给三聚环保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林科并没有就此满足。“借助1万吨高硫容脱硫剂的平台,三聚环保将逐渐完成由剂种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的转型,跨入发展新阶段。我们计划在2011年规模推出‘壳装’式脱硫服务。”十多年来,他总是这样未雨绸缪。

所谓“壳装”式脱硫服务,即三聚环保生产标准化脱硫模块,由客户提出脱硫要求并提供上游工况,三聚环保在一两周内完成脱硫装置的搭建,并负责废剂的后处理。林科将这种服务模式形象地比喻成脱硫服务外包,即下游客户如有脱硫需求,不需要自建固定装置,也不需要自己承担装卸剂种的各种风险、不需要为废剂处理发愁,一切都交由三聚环保负责。由于该服务模式兼具了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以及有效解决废剂二次污染的优势,下游客户对此十分青睐。据悉,公司的竞争对手美国SULFA-TREAT公司正是通过这种模式,在欧美市场获得了4倍于单纯销售剂种的市场空间。

据林科透露,目前,三聚环保正在为大规模推出“壳装”式服务做紧锣密鼓的准备。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州恒升正在进行集装箱箱体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准备工作,未来还需要在设备吊装、剂种装卸和技术服务上积累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

林科同时强调,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变也给竞争对手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首先,高硫容粉代表了净化材料和净化剂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该技术只有三聚环保拥有;其次,“壳装”式服务模式的启动和运作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支撑,竞争对手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个条件。因此,这种技术和服务的独占性也将为公司长期获得高毛利保驾护航。

大力拓展潜力市场

资料显示,三聚环保最早进入的是石油化工和石油炼制行业。公司每年营收50%以上来源于石油化工行业,主要客户为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油炼化企业。

此前,由于下游客户集中于石油石化系统的部分企业,市场对于三聚环保业绩的稳定性和下游容量均存在质疑。“未来这一格局将会发生变化。”林科说,“在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不是很大,未来,我们还将大力拓展煤炭、天然气、沼气等市场。”

三聚环保2010年的半年报也让投资者看到了公司拓展下游市场的努力。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来源分布从区域高度集中逐渐趋于分散。其中,华南地区的增长来自于广西石化新建欧Ⅴ柴油加氢装置的催化剂销售,华北地区增长来自于向中国化工集团的产品销售。这些信息充分说明,公司产品销售无需完全依赖于石油石化系统的部分大型企业。

“未来,油田伴生气、天然气和生物质沼气市场将是公司‘壳装’式服务的首选市场。”林科说,这些市场有着共同的特点——分散,其它脱硫模式很难适应。特别是油田伴生气中经常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普通脱硫剂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发生板结,影响脱硫效果并对设备造成影响。而三聚环保的高硫容脱硫剂属于中性脱硫剂,对原料气氛无要求,在高含二氧化碳气氛中仍具有良好的脱硫性能,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据林科透露,在油田伴生气市场,公司产品已在辽河油田实现批量销售,塔里木油田和大庆油田正在试用,预计全国市场总量超过4万吨。而天然气和沼气脱硫市场,公司也已经涉足,但受限于产能,目前只能维持示范点的正常周转。等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后,将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公司预计,天然气和沼气脱硫未来市场容量将分别达6万吨和38万吨。

对于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林科介绍说,煤炭经过气化、脱硫净化后进行后续合成或直接用作燃料,较煤炭直接燃烧具有明显的环保和经济性。我国煤炭储量丰富,未来煤基合成气占我国能源结构比重将快速增加。据预测,至2010年煤制气所需的净化剂为8万吨左右。

但三聚环保董秘毕文军也坦言,由于煤化工领域脱硫早有其他公司涉足,拓展难度相对要大些。“这需要一段时间推广,但我们高性能的脱硫剂以及独特的‘壳装’式脱硫服务一定会对客户产生吸引力的。”他坚定地说。


关于“三聚环保:借行业东风转型脱硫服务商 ”评论
邮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产品分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