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拓展环卫新蓝图
来源:中国建设报 阅读:1613 更新时间:2014-09-03 08:48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为环境无止境”为理念的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德集团)于近年来推出的小城镇污水一揽子解决方案,颠覆性地创新了水处理模式,以此抢占了许多中小城市和村镇市场,而应该与该业务“平起平坐”的固废板块,则似乎稍显落后。近日,该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年底桑德集团将在环卫方面有大动作”,让人们充满了期待。
制造环卫领域的“特斯拉”
特斯拉电动车作为高端时尚的新能源汽车,零污染的环保理念一直是其最大卖点。文一波是中国首批特斯拉电动车车主之一,由此引发业内猜测其是否会把业务扩展到电动车领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文一波透露,去年桑德集团已经拿到了环卫车辆改装的营业执照,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同时他也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较难诞生,桑德集团想从市政用车的角度做些文章。”
在记者看来,实际上桑德集团一直在筹备着环卫“特斯拉”的制造生产。2013年11月,基于对国内未来环卫设备市场的良好预期,桑德环境(桑德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湖北合加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了浙江意意环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而湖北合加则是2008年桑德环境在湖北咸宁建设的环保机械设备和环卫专用车辆研发、设计、制造基地,垃圾压缩车、清扫车、洒水车等都可以自产自用。
可以说,拿到营业执照后,批量生产或改装环卫“特斯拉”已箭在弦上,因为桑德集团还拥有另外一大优势——充足的清洁动力能源。桑德集团在餐厨垃圾等废弃物处理中,产生的沼气和电,都可以成为其环卫车辆的动力源。不仅如此,集团旗下桑顿新能源公司的主要产品——锂电池也是其重要的新能源。“有气的地方(例如沼气)就把气用起来,没气的地方,就用电或锂电。”文一波关于新能源环卫车辆的构思是很清晰的。不难看出,他对新能源环卫车辆市场的看好,将会加快集团旗下环卫“特斯拉”的生产或改装,无论是用来自用,还是外销。
构建“环卫一体化”全产业链
在环卫作业市场,记者了解到,桑德集团近几年加大了“圈地运动”,继安徽淮南、淮北以及湖北咸宁等地的环卫一体化项目后,今年上半年又分别中标河北邢台市宁晋县环卫特许经营项目、湖北宜昌市西陵区环卫作业服务外包项目,还与河北保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30亿元建设保定市静脉产业园……
这些业绩,个个响亮。但文一波说:“桑德集团的动作,现在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成熟。”可见,在环卫领域,文一波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上述项目中正在运行的“环卫一体化”战略就是其中关键。“桑德集团将改变过去的环卫作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文一波告诉记者,譬如垃圾分类,过去都是以人工分拣为主,公司采用的是废品收购、环卫、保洁一体化,自己做全产业链的业务。公司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在花钱收购可回收废弃物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激励方式,调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用市场的方式培养老百姓的分类习惯。
对于成本控制及同行竞争的疑问,文一波信心满满地说:“桑德的环卫车辆实施清运的时候,已经附带了垃圾付费的成本。”正是桑德集团在环卫领域一体化运作、集中规模化的处理处置,让许多成本因为全产业链和规模化而进一步降低,使得任何进行单一环节作业的同行业企业都难以靠近这一低成本。
据了解,中标才几个月的河北宁晋环卫作业项目,由于桑德集团的作业模式已经引来了附近不少小城镇的负责人前来参观,有的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文一波的目标是2014年环卫服务的面积能达到6000万平方米,2015年还要以两三倍的速度增长。
插上“互联”的翅膀
传统产业如何腾飞?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觉到,虽然环卫作业是传统产业,但文一波的思维却非常“现代”。他认为,将物联网、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植入传统的环卫产业,将是对行业颠覆性的变革。目前,他正在为此布局着。
记者了解到,桑德集团已经建立了基础的数字化智能网络收运系统:客户可以把要出售的可回收的物品信息发送到信息调度管理中心,中心将回收指令发送到回收站,回收站会上门收购,将物品暂存站内,统一运送到处理厂;对于收运的各个环节,如作业车辆、收集终端等的信息及属性都将输入数字化环卫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定位终端设备,将现场作业的场景准确清晰地传回指挥中心,实现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更是全天候数字化监控。
虽然,桑德集团已经将数字化引入了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实现了智慧环卫,但文一波认为,引入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建立大数据才是关键。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出一个具体位置的垃圾成分是什么、量是多少,什么季节多、什么季节少;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实时了解哪里需要增加车辆收运频次,哪里应该减少……
文一波透露,集团正在组建或拆分出至少两个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个就立足于环卫业务。目前,集团层面已专门设立了一个首席信息官职位。他表示,互联网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且不排除收购合适的互联网公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