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量“倒U型曲线”的拐点何时能来?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示意图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用硬措施、硬任务来应对环境问题硬挑战,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在加速。但目前总的来看,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对此,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日前表示,这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都要面临的问题,符合环境科学里的“库兹涅茨曲线”规律。
我国正面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离转折点尚有一段距离。环境问题应在发展中解决,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快,更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懒政不作为。
温故知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由来?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20世纪50年代在研究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差异先扩大再缩小,这种关系在以人均收入为横坐标、以收入差异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表现为一个“倒U型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一些地区污染物排放变化与人均收入之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环境质量或污染物排放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同样存在这样一种曲线关系。
即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
我国EKC曲线峰值为何高?
虽然我国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加速,但总的来看,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经接近或者说超过环境容量,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时间段,超过还较多,总体来说,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发展阶段,只要发展,环境问题就会出现。
同时,我国环境问题历史欠账较多,需要在解决新增污染排放的同时解决老问题,相对应的,我国目前处在污染排放的高位叠加期。专家表示,中国目前仍处在“倒U型曲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爬坡阶段,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都会面临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宣言》也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半是由发展不足造成,应把环境问题整合到发展过程之中予以考虑。
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相对来说比较高。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从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现代化国家不讲体量,只从人口密度和工业化带来的单位土地面积排放量来讲,即环境排污强度来看,我国现在已经超过历史上最高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的2倍~3倍。
所以,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拐点是否意味着环境马上改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我国目前仍处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爬坡阶段,即将跨越峰值。但污染物排放“拐点”并不意味着环境质量马上改善,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需要较长时间,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一段时间是主要污染物排放转折期,是环境质量最为复杂的时期。
主要污染物排放“拐点”陆续到来,污染物排放叠加总量将处于历史高位,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将更加明显。污染物排放“拐点”的到来,不一定就是污染恶化的终点或是环境质量向好的起点,而很可能是环境质量状态最为复杂的时期。
根据国际经验和综合分析,预判我国大气等环境质量要有根本性的改善,基本达到欧美国家现在的环境质量水平,大概还需要20年。
目前,严格的环境监管将大幅降低重点行业的污染水平,但到一定阶段,重点行业大规模减排治污设施建设的减排效应将递减。针对非重点行业、分散的中小企业加强环境监管,使其污染物排放合规,正是中长期污染物减排的潜力所在。
为此,应多管齐下加强我国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排放控制应从“总量减排”的粗放控制,逐步转到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精细化”控制阶段。
分析解读
不能忽视哪些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于主要经济体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各国主要污染物排放会经历较长增长期,在达到峰值或“平台期”后基本都进入稳定下降通道,常规污染物和非常规污染物排放“峰值”在一定时间内会先后出现。
EKC是一条经验曲线,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环境服务需求与收入的关系;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与规制等。
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甚至是不同时期而不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际上刻画的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很多影响都不能忽略。
不能忽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只考察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即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但事实上,环境存在承载阈值,当污染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也就是超过环境的承载阈值,人类的经济活动就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收入反而会下降。
不能忽视条件的差异。在不同时期,由于所处国际背景不同,即使在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恶化的“峰值”不同。在同一时期,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国家,由于各自经济特征,如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环境污染状况得以改善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治体制、制度的完善性、环境政策、国际贸易等都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趋势。以国际贸易为例,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那些污染较重的产业可能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另外贸易自由化会使一些国家为保持或提高本国的出口竞争力而降低环境质量标准等,这些都会改变“倒U型曲线”的形态。
经济发展并不是提高环境质量的灵丹妙药,关键是经济发展的内容,即投入(包括环境资源)和产出(包括污染物)的构成。因此,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动产生,而是要依靠政府引导,并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加大规制力度、唤醒公众的环境意识等途径来保护环境。
相关链接
新常态将大力
推进污染减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报告认为,未来5年~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将全面到来,即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将由上升转为下降。初步估算,“十三五”时期,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叠加总量会达到峰值。
这一报告根据6类主要大气污染物和8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在构建的分析框架下对大气、水污染物排放的趋势进行单项分析和加总处理,进而对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趋势进行的预判。
课题组认为,污染物排放“拐点”的到来和经济进入新常态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增长转换期”。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污染物产生量增速下降,与此同时,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陆续见顶。总体上看,经济新常态既要求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也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排放,经济增长和污染物排放将呈现脱钩态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