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城市谁更“蓝”?
“十三五”收官,一个常被津津乐道的城市发展“成果”是:有23座城市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经济发展除了速度,还需要有质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将成为主旋律。换言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新的期待。
今天我们来关注城市的空气质量。作为进入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雾霾天气难言好的营商环境和居住品质,蓝天白云则让人愿意多来几次深呼吸。
从这个角度审视这些经济“头部”城市,过去五年时间,哪些经济发展同时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哪些生态环境仍在为经济发展买单?
根据生态环境部披露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月报”,城叔将22座城市(无泉州数据)2015年12月、2020年12月的两个月度数据进行对比,试图以此管中窥豹。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仅选取两个单月数据,与实际情况或存在一定差异。
01
自2013年开始,冬季接连爆发的雾霾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AQI、PM2.5等专业词汇变得妇孺皆知,空气质量预报也往往比天气预报更受人们关注。
也是从那时起,各个城市开始打响“治霾大战”。
从2015年12月和2020年12月数据对比来看,22座城市中,北京是进步最大的城市。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它综合考虑了SO2、NO2、PM10、PM2.5、CO、O3等六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
据披露,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015年12月为10.72,2020年12月降至3.35。在22座城市中,排名从第20位一跃上升至第2位。
同时,各种主要大气污染物都出现明显好转。相比2015年12月,北京在2020年12月的PM2.5月均浓度下降80%,PM10月均浓度下降63%,SO2月均浓度下降75%,NO2月均浓度下降50%。
按照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总结,“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2020年,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PM10、NO2、SO2三项主要污染物均稳定达标。2020年,全市累计优良天数276天,占比75.4%,比2015年增加90天。
从名次排名来看,天津提升也比较明显,从2015年12月第18名提升到2020年12月第12名。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根据测算,北京第一污染源是机动车,第二是燃煤,天津石化行业是工业污染的重点来源,河北则是钢铁、水泥为主。
共发的雾霾顽疾,让京津冀在环境领域成为“命运共同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生态环境亦被列为先行启动、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02
从数据对比来看,广佛深三个珠三角城市出现同样的变化特征,即PM10月均浓度不降反升。
PM2.5和PM10都是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做过相关研究,发现PM10来源主要为土壤。简而言之,PM10颗粒体积较大,多来源于道路扬尘;PM2.5颗粒体积较小,多来源燃料燃烧和二次粒子形成。
三座城市中,佛山PM10月均浓度一直是最高的。
针对佛山扬尘问题,《南方都市报》一直在关注。
2016年报道称,佛山市相关领导暗访督查扬尘源污染的4个站点,“几乎没有一个点有扬尘处理措施,这是佛山众多扬尘没有得到治理的缩影”。
2020年11月又一则报道称,佛山禅城城管执法部门对位于港口路的某在建工地施工单位,出具处以罚款9.2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这是去年10月以来,第8个因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而被查处的在建工地”。
据禅城城管负责人介绍,区内大气污染中PM10主要来源于工地扬尘,而禅城区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强度大,全区各类在建工地接近200个,多数密集分布于繁华路段。
深圳PM2.5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综合指数也出现增长。相比2015年12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7、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十三五”结尾的一个月,深圳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9、PM2.5月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披露,综合全年来看,2020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20微克/立方米以下,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
03
从综合指数来看,长沙、合肥、武汉是“退步”最明显的三座城市。在22座城市中,排名分别从第6、第12、第15位下滑至第18、第17和第21位。
成因各不相同,长沙的PM2.5月均浓度在增加,合肥和武汉是NO2月均浓度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长沙PM2.5月均浓度为92微克/立方米,成为22座城市中最严重的那个。
济南倒没有名次变化,一直垫底。
其不仅在22座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在生态环境部统计的全国168座重点城市中,近年来也一直排名倒数。其中,2019年排名倒数第20位,2020年排名倒数第11位。
从数据来看,济南PM2.5、PM10、SO2、NO2月均浓度都有显著下降,综合指数也从12.03降至6.73。济南也做了大量努力,但与其他城市差距依然明显。
2017年,济钢启动整体搬迁,原址修成森林公园,这被认为是济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提升和改善的有力举措。济南政府曾测算,若扣除济钢影响,估测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可下降0.76,在其他因素不变前提下,在生态环境部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可提升3个名次。
但济南的问题不止济钢。
2019年,济南邀请20多位专家对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把脉问诊,来自清华大学的郝吉明院士表示,济南能否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决于路线、决心和定力。
首先要调整能源结构,严控散煤和工业燃煤,发展高效集中清洁能源;要在扬尘整治上发力,尤其是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要在老旧柴油车、工程机械等交通移动源管控上下足功夫;要对企业“动手术”,研发绿色产品,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四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随着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意味着要更好地满足普通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城市吸引力是一道综合考题。毕竟,对未来城市的畅想里,谁不希望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