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备制造如何服务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图为湖南省怀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环卫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搭建新能源环卫装备的“灯塔工厂”。据了解,项目是由三一集团投资12亿元打造的新能源环卫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年产能10000台,主要生产新能源智能环卫装备、智慧环卫机器人等,着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工厂标杆。 人民图片网供图
【谷腾环保网讯】“从环境治理角度来看,最开始是治污,现在开始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环保装备高峰论坛上指出,在这个背景下,环保装备行业的传统市场在减少,新市场需求在增长,这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也指出,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不仅是原来简单的污染治理,而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更加具体体现,包括:环境风险控制,即从治理到风险控制;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顺应自然规律的创新。
当下,对于环保装备制造业来说,未来,如何围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这一领域去创新发展,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的市场需求在增长
骨干企业往新“战场”、新赛道、新领域推动
据了解,减污降碳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公路运输、海运也主要使用化石燃料等。
高翔说:“未来,减污降碳不能从末端来看,要从全过程来看。我们的供能能不能来自绿色能源,能不能保证稳定供应,因为减污降碳和能源关系非常大;很多企业都在做超低排放改造,解决了污染问题,但碳排放量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另外,有机废气污染治理行业,尤其是VOCs治理行业也存在短板。同时,新型污染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是当下面临的挑战,也是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机遇。”
不过,高翔也指出,多年来,我国环保装备在污染物减排、大气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相关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碳排放与污染物同根同源,所以,环保装备可以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很好的基础。
另外,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9600亿元,同比增长2.13%。根据工信部等部门在2022年印发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显示,这一行业将在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1.3万亿元。
“当前,我国传统的环保装备市场需求在急剧缩减。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燃煤工业锅炉数量已由峰值的50万台,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台;水污染治理领域,城市污水处理率在97%以上;固废处置领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也接近100%。”在第八届中国环保装备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处长袁令用这组数据表明,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传统市场正在减少。
与此同时,新的市场需求正在增长。袁令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产生的退役电池,包括退役光伏组件、退役风电等,这些新固废的处理和应用需求在增加,新技术装备是瓶颈,也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要求。
“在减污降碳要求下,各国都在推动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未来,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很多骨干企业会往新的‘战场’、新的赛道、新的领域推动。”高翔表示。
行业应进入高质量发展拓优期
补短板、拓长板、聚优势是发展态势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保障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们认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应该进入质量发展的拓优期,从整个装备制造发展来看,未来应该是补短板、拓长板、聚优势的发展态势。”任洪强指出。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并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也鼓励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和装备发展。例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技术装备与技术服务;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快速检测、在线监测与迁移预警的技术、设备研发及应用;废旧光伏组件、废旧风机叶片、废弃油脂等城市典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设备开发及应用;废旧动力电池自动化拆解、自动化快速分选成组、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估、有价组分综合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等这些装备技术都在国家鼓励发展范围内,而且,很多技术正是补短板、拓长板、聚优势的重点所在。
2023年11月30日,工信部还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共包含开发、应用、推广3个技术阶段的158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其中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专用零部件、噪声与振动控制等类别,为企业等主体研发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指导。袁令表示,要定期更新《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据任洪强介绍,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现存一大难点是浓度导向问题。目前,所有指标都是浓度导向比较多,未来从健康体系去考虑,如果加入效应导向可能更有意义,所以,技术装备的新趋向应该从精准、协同、健康趋势去发展创新。
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现存难点主要是检测线问题,包括削减技术和装备相对比较弱。未来,环保装备制造业可以围绕高灵敏度、高通量以及数字化方面做探索创新。
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方面,可以从可控、能耗、不可再生、二次污染,包括资源化等方面去探索。
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新挑战
环保装备肩负多任务处理、多功能集成使命
“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既是推动制造业本身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保障。”工信部节能司司长黄利斌表示。
不过,随着新的市场增长和相关政策的鼓励,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新发展阶段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任洪强认为,未来的环保装备可能肩负着多任务处理、多功能集成的使命。“不像以前,环保装备考虑水处理就是COD或者有机物的监测或清除,大气污染治理就是对污染物进行脱离和控制,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环保装备要考虑包括‘双碳’功能、健康功能、智慧功能,这些都要在环保装备里面集成。”
任洪强指出,未来,整个环保装备趋向数据驱动和智慧化发展。环境介质界面传感关键技术、复杂污染物高效分离关键技术、数据驱动与机理模型的融合建模、数字孪生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符合污染快速精准监测技术、超短流程低碳化污染治理技术、污染治理智慧化管控技术、污染物定向资源化与能源技术、大数据驱动的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等都是重点发展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也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设备设施的创新集成,需要更大的数据平台。任洪强认为,未来,在装备制造体系中,更多的是环境大数据资源平台。因为肩负着多种功能的集成,环境大数据资源平台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又如,环保装备的创新,需要更全要素的装备产业创新前沿研究,包括涉及多学科的前沿性材料、前沿性研究和积累等,这需要长期的储备。
另外,环保装备未来的发展还要考虑基础性资源问题。比如,项目实际进入环境问题的整治后,要有配套的专利保护、标准设定以及工程和装备数据中心的搭建等。
“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像以前,我们的装备只做一件事还可以,现在要完成多件事,需要多功能、多系统集成的格局,只有这些问题处理好,才能解决未来环保装备产业创新面临的问题。”任洪强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目前有了显著的发展。记者从《目录》中梳理发现,2023年申报列入《目录》中的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装备共有6项,包括触媒陶瓷纤维滤管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及装备、高温烟气金属膜深度脱硫除尘脱硝余热利用一体化装备、尘硝一体化协同脱除装备、焦化烟气多污染物干式协同深度治理装备、火化机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脱除装备、炭素阳极(煅烧及焙烧)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备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