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固废处理厂的“明知故犯”
【谷腾环保网讯】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鑫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泉固废)厂区外的一片空地上,挖掘机正在作业。土壤被挖斗掀起,露出了被填埋于此的污泥和碱渣,散发着阵阵恶臭。
近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关于江西省一些地方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违法违规堆存处置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其中提到,鑫泉固废存在非法堆存和填埋固废问题。
一家专门处理固废的企业,应该非常清楚非法填埋固废的后果,为何明知故犯?记者跟随督察组进行了调查。
“地下有东西”
今年1月,督察人员暗查发现,鑫泉固废厂区外空地上违法堆存大量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碱渣等固体废物,没有设置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今年3月,当地相关部门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企业于4月7日前整治到位。
下沉督察期间,督察组决定再到鑫泉固废一探究竟。曾经堆存固废的空地看起来已相对平整,除了散落在部分区域的少量建筑垃圾,污泥和碱渣都不见了。
但督察人员发现,这片空地上面的土壤像是新土,踩上去很松软。督察人员找来铲子铲了一下,“地下有东西。”表层的土壤被铲开,凝结成块的白色固体暴露了出来。
督察组立即通知当地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固定证据,同时调动挖掘机开挖。
鑫泉固废物流门西北方向10米处,白色固体不断被挖出,渗出的水呈棕黄色。督察人员用pH试纸进行初步检测,呈强碱性。
物流门东北方向60米处,发现较多黑色固体,越往下挖土壤颜色越深。
几个点位均挖出了不明物体。经有关部门初步测量,黑色固体厚度在30—60厘米之间,覆盖其上的土层约为30厘米。
记者注意到,就在空地的一侧山体处,有整齐的截面,土质较新,挖掘痕迹较为明显。“他们挖了旁边山坡的土用来填埋。”现场的工作人员说。
入厂的固废为何出现在厂区外?
事发当天,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连夜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白色固体为碱渣,黑色固体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鑫泉固废位于樟树市盐化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其固体废物主要源自产业园区的企业和附近的几家污水处理厂。
2023年12月,鑫泉固废从江西国宏化工有限公司转运了大约420吨废渣。车间堆场容纳不下,便堆放于厂区外东北方向的水塘边。
今年春节期间,鑫泉固废停产,根据往年情况预留了一定的堆放空间。2月中旬,从椿潭城市污水处理厂转运了约250吨污泥。盐化基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由于清空调节池,污泥产生量增多,这部分污泥也要进鑫泉固废。此时,鑫泉固废原本预留的堆放空间已不足,便将部分污泥露天堆放于厂区外的空地。
当地有关部门同志告诉记者,鑫泉固废并没有取得厂区外这片空地的使用权。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碱渣还是污泥,出现在厂区外的原因都是“放不下了”。
公开资料显示,鑫泉固废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主要生产再生透水砖、路沿石、水利砖等产品。
企业环保验收报告表显示,鑫泉固废的堆放场建筑面积有8000平方米,后来实际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记者走进堆放场,从各处拉运来的固体废物混在一起、堆积成山,几乎没有空间剩余。
厂区内,同样四处堆放的还有各种砖石产品。鑫泉固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砖的销路不好,尤其是进入雨季,工地无法正常施工,对砖的需求量减少。
产品销路不畅,公司效益就不好,因此,仍然大量接收固废以赚取委托处置费用。而产品积压在厂区里,又挤占了固废堆存空间,所以固废只能“堆”在外面。
“清不掉了,推平算了”
“当时大部分都清理了,剩余的部分因为一直下雨,土地又凹凸不平,在坑里的污泥和碱渣很难清理出来,才选择推平。”鑫泉固废工作人员解释说。当天,生态环境部门已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鑫泉固废的负责人阿鑫(化名)被带走配合调查。
阿鑫告诉记者,当时得知督察组即将进驻的消息,为了掩盖非法堆存行为,便匆忙将430吨污泥和10吨碱渣覆土掩埋。
根据固废法,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分别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处罚方式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或关闭。而如果是危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超过3吨即入刑。
“公司确实存在应付检查心理,未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严谨性、重要性。”阿鑫说。
5月23日下午6时,鑫泉固废非法填埋的污泥和碱渣已全部清理完毕。5月24日,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检测报告,相关指标显示不属于危废。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之困
鑫泉固废是一家主要处理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企业,其产品也主要用于建材行业。2019年12月建成投产,年处理能力60万吨。到目前为止,樟树市这种类型的企业只此一家。5年前踌躇满志的阿鑫没有想到,5年后自己一手经营的企业会陷入此般境地。
而案件之外,像鑫泉固废这样的企业,发展情况究竟如何?记者找到江西省内另一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民营,以下简称A企业),以及上海市一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国有,以下简称B企业),分别进行采访,并采访了相关业内专家。
鑫泉固废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产出的砖卖不出去,企业归咎于季节原因,果真如此吗?
鑫泉固废的环评文件有对制砖工艺的介绍。以煤炉渣、粉煤灰、脱硫石灰、工业石灰石、建筑垃圾、污泥等作为原材料,进行搅拌、液压,一块砖就产生了,整个过程不需要烧制。记者采访的企业中,制砖工艺都没有烧制这一环节。与标准砖相比,不少再生砖的硬度只能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用途也并不广泛。
再生砖的市场竞争力偏弱,价格只能走低。例如,一块标准砖的市场价格是0.5元,那么一块再生砖的价格可能只有0.2—0.3元。
其他的再生产品情况如何?A企业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能力约为200万吨/年,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机制砂。机制砂属于人工砂的一种,也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主要用于建筑、交通等工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产出的机制砂卖20元/吨,而由矿山原石加工而成的机制砂能卖到80—90元/吨。“质量肯定比不上原石制成的,但用在适合的地方其实没有问题,可是大众接受不了,认为再生产品就代表质量差。”
既然如此,为何不升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上砖窑耗能太高,成本也很大。”“我们也想研发新工艺,但资金压力太大,有心无力。”这是几家企业负责人的回答。
资金压力有多大?在鑫泉固废,只运输成本一项就占到了一年总产值的15%—20%,如果要销往外地,那么运输成本要占三成。阿鑫说,鑫泉固废前期投入了8000多万元,如今一年的净利润,还掉贷款后,大约还剩四五十万元。
在A企业,制作20元/吨的机制砂,单人工成本就达到20元/吨,总成本约为40元/吨。A企业负责人说,受大环境影响,机制砂需求量下降,价格又卖不上去,去年投产后至今未盈利。
成本压力使得企业在收取处置费用上加码。“一车垃圾我收300多元才有得赚,可是300多元的价格对于非一线城市来讲是比较贵的,所以收垃圾也遇到困难,实际处理量达不到设计处置预期。”A企业负责人说。
路在何方?
根据公开报道,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这些建筑垃圾如果得以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随意堆放、填埋导致的污染环境问题,还可以减少对天然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十四五”期间,国家明确了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置能力的方向。
专家告诉记者,原料不足、再生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不仅存在于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个地区,而是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化企业在当下普遍遇到的难题。
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建筑垃圾可细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五类。工程泥浆和工程渣土可以用于工程回填,废木材、废钢筋一类可直接分类回收或者回炉加工,砂石可作为混凝土再生骨料,这类产品的利用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也较为理想。难点在于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的处置利用。这部分垃圾成分较为复杂,利用价值不高,目前的加工方式多是物理手段,制出的成品偏低端,而装修垃圾比拆除垃圾的利用还要更难。
从装修和拆除垃圾的产生方到再生利用企业之间,有第三方负责收集和运输,不少第三方会把其中利用价值高的垃圾挑选出来据为己有,而作为末端的综合利用企业往往“只吃到骨头吃不到肉”,原料质量偏低。专家建议,应规范前端收运行为。去年,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此做出探索,鼓励施工企业与资源化利用企业联合体投标,现场联合作业,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建筑垃圾由经核准的收运企业进行收集转运,建筑垃圾产生单位或个人向收运企业付费。
此外,专家还提出了协同处置的思路。例如,工业炉窑、水泥窑等本身不是专门处置建筑垃圾的设施,但其具备了处置建筑垃圾所需要的功能,那么当垃圾的品质达到入炉要求时,可以代为加工处置,起到工艺协同的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