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能防霾 吃五花肉没用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我国各地的严重雾霾污染事件也备受关注,与雾霾相关的传言愈演愈烈。面对雾霾,我们要相信谁?要怎么办?昨天,凤凰网《全民相对论》举行“两会”期间首场特别节目《雾霾》。专家指出,立法将是治理雾霾的必要环节,立法要与监管结合,引导全民参与,虽然治霾时间可能很长,但“今天不做,明天定会后悔”。
难说吃哪种东西对防霾有用
雾霾天公众经常被告知要减少外出,那么,在家能躲过雾霾吗?防霾生存手册创始人方达说,我们做的实验也证明,打开门窗一分钟以后,室内PM2.5浓度跟室外达到一个水平,建议雾霾天大家在室内千万不要开窗,切勿“引霾入室”。
根据实验结果,“PM2.5从113降到40花了六个小时,每个小时降10%左右的浓度,但是一开门,只要在30秒左右的时间浓度会恢复到室外的程度,所以关门关窗似乎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生活中它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大。以前雾霾天我经常去室内健身房,但实验之后我停止了这个行为。高端写字楼之所以数值较低,因为里面都是玻璃幕墙门窗相对封闭,同时有非常多的"人体净化器"过滤空气。”他说,“其实我们不用死记硬背在什么场所空气是安全的,只要遵循这两个定律即可:一是所在的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二是室内有空气净化设备。”
方达表示,在雾霾天戴口罩是非常有用的,前几天爆表的天气每立方米的空气里面含有六千万个颗粒物,每呼吸一口可以吸进去60万个颗粒物,所有的颗粒物上都附带了污染物、重金属、致癌物质,对人体伤害非常大,所以出行务必戴好口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辟谣说,“呼吸6天雾霾成黑肺”是网络的误传,那是实验的大剂量结果。但他表示,PM2.5它对我们健康的危害,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比如它对心血管有毒害作用,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关联性很强,能够引起支气管哮喘等。“PM2.5进入我们呼吸道,到达肺泡里面,造成肺的损伤,更小的颗粒可以跑到我们的血液里,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其他脏器当中,并造成危害。”
对于网上热传的“防霾十二招”,比如戴帽子、吃五花肉、穿长衣服、擤鼻涕、早睡等,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主任郭新彪表示,第一招应该是戴口罩,我们要防止细颗粒物从呼吸道进去。而PM2.5经皮肤的吸收,应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至于吃哪种东西对防霾有用,现在还很难说,包括在家里摆放花草,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当然增加人体抵抗力很重要。
治霾要靠谁
调整能源结构勿抱着GDP不放
北京PM2.5中机动车“贡献”到底占多大比重一直存在争议,有网友认为美国人均拥有车辆数量比中国多,不应该怪罪汽车。对于汽车尾气对雾霾造成的影响,香港理工大学环境科技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顺诚表示,车的污染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油也很重要。油就像是汽车的食物,食物不好,汽车的排放就会差,所以提升油品很重要,油品的提升相比减排的措施也比较便宜。
对于雾霾的治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主张“硬治”,把治理作为一个最优先的标准,即便是牺牲了GDP,牺牲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韩晓平说:“1993年到2002年那十年,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只增加了26%,而从2003年到2012年这十年则增加了三倍,现在整个中国烧了40多亿吨煤,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煤在中国烧,但是中国的面积只占全世界面积的23%。我们烧了这么多煤,而且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河北一平方公里烧1500吨煤,上海一平方公里要烧一万吨煤,密度非常高。所以我们要下决心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不要抱着GDP不放。”
对于对排污企业征税的可行性,郭新彪表示不乐观,“前提是它的排放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要做到你敢污染我就治理你。”
中国治理雾霾是否也必须像发达国家那样走几十年的历程?对此,宋伟民说,与伦敦霾事件相比较,我们现在更加严重,细颗粒物增加了,但我们现在的国力远远比英国那时候强大,有这个能力尽快改善治理PM2.5的污染。
目前是不是推动《空气清洁法》的立法时机?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胸科副院长李亮表示,立法是很重要的,但是立法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美国、英国的清洁法分别是1970年、1976年制定的,从立法到产生效果要很长的过程,立法还要跟监管结合,同时全民参与。
李顺诚表示,立法是可以分阶段性的,配套的措施需要时间去改善,但是绝对不是遥不可及,可能要三四十年,但是如果今天不做,明天一定会后悔。“要加大力度对PM2.5做控制,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灰霾的控制完全做得到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