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污泥减量的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更新时间:2008-10-14 09:5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 李军 阅读:746 网友评论0

一、活性污泥法的主要问题

活性污泥法大家都知道,它是城市污水处理或者是有机废水处理的一个主要技术,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诋毁活性污泥法,但是活性污泥法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活性污泥法污泥量大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活性污泥法本身产率比较高,我国采用氧化沟的比较多,因为氧化沟没有初沉池。前面已经谈到我国污泥在厂内处理程度是很低的。有调查资料显示,没有稳定污泥占55.7%,没有脱水的占48.7%,既稳定又有脱水的只占到不到10%。同时,由于污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后续处置的过程之中的问题以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在厂内污水处理,也存在着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污泥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

二、末端污泥控制技术

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这些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缺少有效、经济的减量化稳定化的技术,尤其低碳氮比时污水处理厂氮磷的去除效果普遍不佳。缺少污泥减量与提高脱氮除磷效果相结合的减量化技术。如除磷污泥释磷,应经简单浓缩后直接脱水,但泥饼含水率较高,高效、节能、低耗脱水技术。此外,剩余污泥单独脱水仍然是一个技术问题。

三、过程污泥减量技术

在我们研究之中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反应器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污泥要减量,主要是依据环境和微生物多样性。第二、高浓度微生物体系。第三、净化水流出污泥截留在反应器内。

因此,牵扯到污泥减量技术,国内的进展大家比较清楚,有很多技术,像生物捕食技术,生物细胞溶解技术,生物代谢终止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

同时,我们现在开发基于一个流离原理,流离的现象很常见,比如说在办公室里面,在桌子和椅子底下经常会有些灰尘的聚集,在河道里也有,这样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因为水有黏性,肯定有流速快的地方和流速慢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原理,把水中的SS,以及生物脱落的污泥,通过强化的措施。依据这个原理到生物载体之内聚集,聚集以后,由于流离原理进入到载体内部,进入之后,内部逐渐成为一个厌氧状态,长时间的厌氧状态会导致它液化,从而再进入到污水之中进行处理。

下面介绍一下日本的流离球技术,污泥的产率比较低。但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个球占有的容积比较大、石头比较重带来的运输的问题以及总氮的去除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此外,初沉池污泥水解发酵减量技术,即用初沉池污泥进行水解发酵,让它把有机物释放出来,释放出来可以利用,因此做到减量。初沉池污泥出水溶解性COD可以接近1000,初沉池污泥出水的COD,利用水解酸化以后,可以进入到反应器里面进行利用。

关于全过程污泥减量的工艺,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初沉池污泥水解酸化,二沉池采用臭氧的方法,也可以做到减量,如果是含有磷的污泥有一个释放的问题,臭氧只是破坏细胞壁释放出来,起到这么一个作用,下一步还有一个强化的装置。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前面讲在反应器之内如何强化减量,在很多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有了,在死角的地方建一个耦合生物反应过程。

四、污泥的脱水技术

污泥脱水处理所面临的状况有污泥处理量的增加、对难脱水污泥的处理以及容易替代原有机种。社会形势与经济效益方面需要考虑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设备易操作和管理以及维修管理成本低廉和设备配置的经济效益高。

关于污泥的脱水,此时需要测一下污泥的特性指标,这些特性指标是从脱水的角度说的,参照国外,尤其是日本的一些指标。比如纤维,有不同的大小,这个对不同类型的脱水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包括有机物的含量,包括阴离子度。针对脱水的污泥特性,现在咱们国家还缺少这样的指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污泥减量的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