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对地基进行开挖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混凝土块、废沥青混凝土块以及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混凝土、碎砖渣、金属、木材等。
城市建筑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它产生于建筑物新建及解体之时,大量的混凝土废块、废弃砖瓦、建筑部件残渣及污泥杂物等,是需要从原地清除的垃圾。建筑垃圾不像生活垃圾那样时时都在产生,而是“阶段”性的,因此通常不太被普通人所重视。建筑垃圾有时间性,空间性和持久危害性,特别是占用大量土地,降低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率。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速,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注重环保、生态及资源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开始不再将其作为垃圾而是逐步认识到它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建筑施工、建材生产、环境保护及相关的业界已经着手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并且拿出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以建材为主。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分析
1 我国建筑垃圾管理概况
我国有关部门在1995年时出台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的法规,这是第一次将建筑垃圾问题提了出来。但这是一项限制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堵住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源头。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建筑和环境等都出现了新的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对相关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给予了资金与政策支持。支持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材。同时,利用城市垃圾生产建材等资源优化处理技术与成套设备也被放到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中。
近年来在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区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1990年就将结构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并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配制强度可达5Mpa以上的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总建筑面积13×104m2的剪力墙和框剪结构共计回收利用建筑废渣480t。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先后在9×104m2。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800t以上,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该项技术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士短桩,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长,组成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可循环利用组分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牛排出的建筑垃圾就超过l亿吨。全用建筑垃圾总排放量达数亿吨,往往是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耗用大量土地、运输费用。近年来.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面(含装备)的研究工作已逐渐展开,笔者建议要开展以下两项工作:1)国家和有经济实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投入资金和人力.立项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相关成套破碎设备的深入研究与开发;2)应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每平方米建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调查统计,依此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2 上海建筑垃圾处置和管理的现状
(一)上海建筑垃圾管理的体制架构
上海作为特大型的城市,在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上实施市、区两级政府管理体制。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管理的主管机关,其所属的渣土管理处负责具体管理,区(县)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分工范围内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具体由各区(县)渣土管理所以及外高桥保税区设立的相对独立的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承担。
(二)上海建筑垃圾的产量及流向
根据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申报统计,目前上海每年产生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约2300-2400万吨,约生活垃圾产生量的3.5倍.其中,工程渣土约1800万吨,工程泥浆约300万吨,装潢垃圾估计在200-300万吨。
上海建筑垃圾的出路主要包括:
l)、回填标高
由于上海地处东海之滨,地势较低,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大量的工程渣土进行标高回填.近年来每年平均有约3000个工地需要回填土,大约消纳1500万吨的建筑垃圾,这是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消纳的主要途径。
2)、围海造田
大部分工程泥浆和部分深层盾构土通过船运到东海边,由管道吹泥捧放.围海造田.
3)、堆山造景
由于上海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境内少山。因此有的地方通过工程渣土堆高,进行堆山造景,上海闽行的体育公园,外环线绿带等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制作建材
目前有1座利用工程渣土制作砌块或建筑骨料的加工厂,每年可消纳约20万吨建筑垃圾。
5)、其他
大部分装潢垃圾进行简易填埋处置,少量混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进行处置。
(三) 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
目前,上海的工程渣土和装潢垃圾以车辆运输处置为主、车辆运输加船舶中转处置为辅;工程泥浆以车辆运输加船舶中转为主,车辆直接运输至处置点为辅。
全市登记进入数据库的车辆运输单位有372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4000多辆,运输船舶76只,工程泥浆中转码头9个,工程渣土中转码头5个。
建设工程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以10吨以上大型车运输为主,装潢垃圾和市政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由8吨以下小型车为主。工程泥浆全部由密闭的槽罐车运输。
3 我国建筑垃圾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技术的落后是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由于采用落后的建筑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必然造成材料的损坏和浪费,另外管理的不善,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要大大减少建筑垃圾,一方面要求加强建筑管理,在设计和施工的组织方面采取措施,即在建筑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计划和组织。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并采用新型建材。
2) 缺乏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监督机制
我国现行的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的法制约束力在于产生垃圾的部门需要交纳垃圾处理费。而我国施工单位所需交纳的垃圾处理费用比较低,在经济上无法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应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立法工作,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的合理规范,理顺建筑材料和处理(填埋)建筑垃圾的价格体系。
3) 缺乏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推动机制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出路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专业化与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使建筑垃圾的处理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优惠政策、建筑垃圾产品的标准化等措施来推动建筑垃圾的产业化。
二、国外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分析
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处理而言,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日本、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借鉴。
国外许多国家采用了“谁生产垃圾,谁负责谁付费”的观念,是既合情合理,又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这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建筑垃圾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政府减少负担,更好的履行其监管和指导职责。要贯彻好这种机制,政府要对整个城市的垃圾做一个全面的监测系统,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整个城市垃圾进行控制。
1 日本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1)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2)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3)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予以适当处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l0月7日做出规定,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80%。
2 韩国
韩国一家装修公司成功开发从废弃的混凝土中分离水泥,并使这种水泥能再生利用的技术。该公司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批量生产这种再生水泥。这家名为“利福姆系统”的公司说。他们首先把废弃混凝土中的水泥与石子、钢筋等分离开来,然后在700℃的高温下对水泥进行加热处理.并添加特殊的物质,就能生产出再生水泥。据称每100t废弃混凝土就能够获得30t左右的再生水泥,这种再生水泥的强度与普通水泥几乎一样,有些甚至更好,符合韩国的施工标准。而且这种再生水泥的生产成本仅为普通水泥的一半。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有利于环保。韩国平均每天都产生5万多t废弃混凝土。而且水泥的原料石灰石资源也正在枯竭,因此,这项技术不仅有利于解决建设中的废弃物问题,还能解决大理石等资源短缺问题。
3 美国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扳、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 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保护环境及健康为原则,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其建筑面积为6.2万m2。美国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美国的通路建设中,50%采用沥青混凝土再生料,平均直接建设成本下降20%上,对能源和环保等产生的间接社会效益巨大。自1982年起,美国在AslMc-33—82“混凝土骨料标准”中将破碎的水硬性水泥混凝土包含进了粗骨料中。大约在同一时间,美国军队工程师协会也在有关规范和指南中鼓励使用再生混凝土骨科。
4 欧洲各国
荷兰是最早开展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就制定了有关利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制备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利用再生骨料生产上述混凝土的明确的技术要求,并指出。如果再生骨料在骨料中的含量(重量)不超过20%,则混凝土的生产就完全按照普通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和制备方法进行。
丹麦于1990年颁布法规修正案允许再生骨料在适宜环境下用于某些特定的结构。该修正案将回收的混凝土按强度分为2类:其中强度为20MPa以下的为第1类.而强度为20-40MPa的为第2类。在使用这些再生骨料过程中,要求各类骨料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德国钢筋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符合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标准: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国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
三、总结和建议
建筑垃圾也可以采取3R策略,即建筑垃圾的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和回收利用(Recycle)的策略。建筑垃圾处理的3R策略,正是通过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发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资源的浪费.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