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稳定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摘要: 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系统对COD、BOD5、SS、TN、NHf—N、TP和粪大肠杆茵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1%~87.3%)、(75.2%一94.3%)、(90.2%一97.6%)、(50.2%~67.8%)、(65%~75.3%)、(70.6%一85.9%)和98.7%一100%,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工艺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态处理;人工湿地;稳定塘
浙江淳安县某村位于千岛湖畔,依山而建,每年排出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山下地势低洼的水塘内,已造成该水塘严重的淤积和富营养化。同时,水塘出水排人千岛湖,对湖水水质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新农村建设和保护千岛湖水源水的需要,必须对该村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该村污水的来源较广,包括该村农户的生活污水、位于该村的乡政府的生活污水以及某中学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季节性波动幅度也较大,夏天由于淋浴等水量很大,冬天水量相对较小;污水中含有人畜的排泄物,其氨氮含量较高,且含有一定的致病菌,给污水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相关经验,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湿
地/稳定塘工艺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1 工艺设计
1.1设计水量和水质
设计水量为40 m3/d,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l。
1.2工艺流程
污水先经过格栅处理,去除树枝、塑料等较大杂质;由于污水中含有一定的致病菌,采用石灰消毒处理,同时消毒池也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可沉降部分固体悬浮物;消毒池出水自流进入厌氧池,将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自流进入潜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相对于其他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维护简单等优点,对于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的农村生活污水,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出水排人废弃水塘,可因地制宜将其改造成稳定塘,通过合理的人工调配,利用藻类的净化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水生动物的辅助降解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1.3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①格栅井
采用地下式砖混结构,设计尺寸为0.8 m×0.5m ×0.8 m;采用015 mm的不锈钢格栅,安装倾角为600,人工定期清渣。
②消毒池
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为3.0m ×2.0 m × 1.0 m,分3格,采用推流式自然混合,在进口管道上设置磁力加药装置1套,投加石灰乳(浓度>20%)消毒,调节pH值>11.5,HRT=4 h。
③厌氧池
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为5.0m×4.0 m × 3.0 m,池顶标高为一0.3 m,池底标高为一3.3 m,上部覆土,预留0.5 m ×0.5 m的出泥口1个,上部加盖,HRT=72 h。
厌氧池的少量污泥每年人工清理一次,并采用石灰进行消毒,石灰投量约为15 g/L污泥,使污泥pH值达1l一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30—60min,并存放7 d以上,回用于农田。
④人工湿地
根据水塘边界条件,在塘上部砌一个10.0 m×0.5 m×1.2 m的地下式砖混结构挡水坝,形成一洼地,再改造成人工湿地。设计尺寸为6 m×10 m×1.2 m,填料采用细黄砂、煤渣和粗砾石,厚度分别为O.4、0.3和O.3 m,应注意粒径级配,以免阻碍水体流动。上面铺设进水管道,管道上开有小孔,以便均匀布水;同时覆粘土0.3 m,种植美人蕉、菖蒲和茭白,种植密度为6彬m2。在人工湿地底部一1.1 m处铺设出水口,HRT=72 h。
⑤稳定塘
将原有水塘清淤后改造成稳定塘,塘深约为1.2—2.5 m,清淤后污泥层厚度取O.3 m,保护高度为0.5 m,BOD5表面负荷取2.4 g/(m2·d)。设计尺寸为25.6 m × 15.7 m X2.0 m,池表面积为375 m2,HRT=168 h。在进水口附近种植一定密度的挺水植物(芦苇),塘中盆植浮水植物(睡莲)4株,四周种植纸莎草和风车草。此外,塘中混养鲢鱼、金鱼和红鲤鱼,密度为8—10 g/m2,投入一定的田螺,构建稳定塘生态系统。
2 调试运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工湿地稳定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pdf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