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据国内前位
近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发布2007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报表明,2007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实现了双下降。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城市噪声污染较轻。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稳定、略有改善,为轻度污染,出境水质达到三类指标的频率增加
水环境:全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多数水域的使用功能不能保证。湖泊、水库水质状况较好, 各水期均以Ⅲ类水质为主。松花江水系水质状况为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下游江段和部分支流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措施与行动:积极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已有齐齐哈尔市讷河污水处理 、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4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哈尔滨市文昌三期、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污水处理等53个项目正在建设。取缔影响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排污口34个。2008年竣工项目新增废水处理能力每日24.71万吨。
空气环境:全省城市平均优良天数逐年增加,优良天数比例为90.4%。比200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省城 市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特征呈典型的煤烟型污染。
措施与行动:全省拔除大烟囱555根,治理改造锅(窑)炉694台。2007年全省废气治理项目33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废气治理能力191.38万标立方米/时。
声环境:全省12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46.9~55.9dB(A)之间。全省13个城市共监测道路长度约938.0千米,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62.9~69.6dB(A)之间,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7dB(A)
措施与行动:全省开展“两考”期间噪声综合整治,检查噪声扰民企业2150家,解决群众举报投诉案件1600多件。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良。大兴安岭地区、黑河、伊春和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质 量为优;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其他8个市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土地、森林、草原、动物多样性:全省耕地面积1191.56万公顷,较上一年增加了11.86万亩;林地面积2434.89万公顷,较上一年增加了2.71万亩。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2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6%。全省草地面积433.3万公顷,是优质牧草羊草的重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改良建设,“三化”治理和禁牧,优良牧草增多,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措施与行动:2007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9%。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和“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制度。稳步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工作。2007年全省共造林9.37 万公顷,退耕还林6.09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86个,已命名的生态示范区3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5个。
措施与行动: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漠河县、阿城区等11个县(市、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药商品量5.00万吨,比去年减少7.4%。化肥使用量387万吨,比去年增加了10.6%。全省共实施测土施肥面积4500万亩,比去年增加12.5%。地膜回收率为88%,与去年持平。
措施与行动:全省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 约1.1亿亩,比去年增加23.6%。绿色食品和有机作物种植面积共达 3940万亩。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24个,近600个行政村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和农业面源污染定点监测示范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对野生大豆及其它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普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