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治污无果 武汉城市内河治理面临“尴尬”
多年前,湖北省武汉市巡司河的河水清澈,还可见到鱼虾于水底嬉戏,水鸟不时掠过河面。如今,这条河却变成一条积满垃圾、臭味熏天的市内排污渠。
据武汉市志办的资料,早在1987年,武汉市有关部门就提出了巡司河治理方案。21年的治理却没能阻住其恶性发展,何故?
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污水直排:排污者即为受害者
武汉市武昌区环保局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巡司河以生活污染为主;沿岸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致使垃圾渗漏液严重污染河水。
据了解,巡司河全长16公里,流经武汉市江夏、洪山、武昌三区后汇入长江。上世纪50年代,巡司河水质良好,清洁透明,可见鱼虾;70年代,巡司河水质开始恶化,并逐渐变成武汉城区最大的排污明渠。
沿河的居民小区是巡司河污染物主要来源。该河岸最大居民小区南湖花园近10万人口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巡司河。
据了解,最初开发南湖花园时,由于没有规划污水处理厂,离小区较近的巡司河成为其排污“首选”。
除南湖花园外,沿河的湖北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也成为污水主要来源。由于两校没有污水处理系统,5万多人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排河中。
巡司河沿岸最常见的就是私房、菜地、垃圾堆和简易厕所。一座房屋,就成为一个污染源。这些房屋往往把排污管道直接插入河中。
另外,巡司河入江口下游不到两公里处即是白沙洲水厂的取水口。据了解,白沙洲水厂是武汉市武昌区最大的自来水厂,目前服务总人口超过50万人。
也就是说,巡司河沿线居民制造的生活污水,最终危害了沿河居民。
市水务局:解决污染需综合治理
“政府部门一直在行动。”武汉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王赤兵对记者说:“污染不是一下子造成的,治理也不可能几天内就解决好。”
武汉市先建起了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2004年3月开工兴建,2007年底建成,设计日处理污水10万吨。按原计划,巡司河沿线的污水都应输往该厂进行处理。
由于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尽管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但目前实际日处理量只有6.5万吨,部分处理能力闲置。
据了解,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的两条主要收集干管中,通向巡司河沿岸那条目前还没有动工。
“按照国家标准,污水处理厂建成一年后达到处理能力的60%,目前黄家湖已经达到标准。”王赤兵说:“我们也在抓紧时间进行建设,以期尽快实现其满负荷运转。”
王赤兵介绍,管网的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征地拆迁是最大难题。因为管网和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都要征地和用地。
“解决巡司河污染,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王赤兵说。他建议,沿河居民不要乱倒垃圾,拆迁河岸周边的房屋以便空出地来种植护岸林木。
今年,武汉市人大提出了《关于城区部分明渠整治案》,第二项即为完成巡司河治理方案。王赤兵介绍说,目前武汉市水务局已经初步完成了巡司河综合治理方案,将按照新的治水思路采用生态治理与工程设施相结合的手段,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家建议:将治污纳入法治轨道
城市内河的治理涉及水务、建设、环保、城管以及规划等多个部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治理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说:“在我国多头治水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都会安排具体的部门治理污水。目前还是各个职能部门作好本职工作最好。”
他认为,我国经济的转型,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可以要求工业企业增加环保设施,治理污染,而现在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资金,解决生活用水污染问题。
“武汉市作为"两型社会"试点城市,应当在地方立法方面率先垂范,至少应该在治理污水方面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乔新生说:“如果依靠过去那种单打独斗、单兵突进的做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他认为,城市居民也应该为污水处理贡献力量。事实上,在武汉市自来水价格中包含了有关污水处理的费用,只不过这项费用远远不能保证相关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净化生活污水。
“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制定武汉市地方性法规,将治理水污染的行为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他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