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 记录环保发展轨迹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一年、刻骨铭心的一年。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疯狂肆虐,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烈爆发,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世界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中国人民在经历一次次磨练的同时,中国的环境也承受了严峻的考验。
回首过去的一年,中国环保事业在风风雨雨中前进和发展。在环保体制的改革上,环境保护部正式挂牌,掀开了中国环保史上新的一页;在环保技术的提升上,环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建立起了中国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在环保政策的完善上,循环经济法发布和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向法制化迈进;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中国环保显示了强大的紧急处置能力,尽管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但没有发生令人担忧的次生环境灾害;绿色奥运的承诺实现,不但显著改善了北京的环境质量,而且大大增强了国人的环保意识;为迎战世界金融危机,在4万亿元投资中安排了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环保水平……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取,我们从中选取了10件有较大影响的环保事件,以记录下2008年中国环保的发展轨迹。
1.土壤污染防治全国展开
1月8日,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它标志着全国性的土壤污染防治广泛展开。
会议指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会议提出要做好八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强化农用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三是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遗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四是拓宽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渠道;五是增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六是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七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八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按照计划,到2010年,要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及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到2015年,要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保护部正式挂牌
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揭牌仪式举行,原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任部长。在此次国务院大部制机构改革中,环保总局是唯一由局升格为部的部门,标志着环保部门由国务院直属单位变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在参与国家有关重大决策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环保部门从无到有,走过了30年的历程。1978年,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1982年,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1987年,国家环保局独立出来直属国务院;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正式批准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基础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保部的成立提高了环保机构的权威性,使环保部门能够更多地参与国家有关重大决策,有利于更好地执法,也更有利于在国际上开展环保交流与合作。
新成立的环保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等。
3.地震灾区未发生次生灾害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环保部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与灾区省市环保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和联动,有力地保障了灾区的饮用水安全和核安全,未发生次生重大环境事件。
环保部把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放在首位,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环保部组织20个应急小组排查高危企业和敏感点223个;四川省环保系统出动人员8010人次,排查企业10237个。由于排查及时,消除了环境隐患,灾区71 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符合相关标准。
在此次地震中共发生4起化工厂泄漏事件,分别为四川什邡市蓥峰实业有限公司和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液氨和硫酸发生泄漏,青川县凯歌肉联厂液氨泄漏,绵竹市汉旺镇丰磷化工有限公司垮塌造成黄磷燃烧。事件发生后,四川省环保局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救援,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带领工作组及有关专家现场指挥协调,使这4起事故未对当地水质造成影响。
地震发生后,环保部还迅即启动核与辐射安全应急预案,并派出专家配合四川省环保局组成6支专业小分队,对受灾严重的6个州市的放射源安全状况进行排查。共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放射源50枚,并及时进行了收贮,未发生核与辐射泄露事故。
4.实行“限塑令”遏制白色污染
从今年6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限塑令”。
“限塑令”是指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实施后,全国市场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根据各地上报的数据,商场、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80%-90%,农贸市场减少50%左右,整体减少了2/3,从而降低了“白色污染”。
据中国塑协资料显示,全国目前塑料包装企业共有6万多家,但上规模的只有1500多家,其余多是一些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工厂、非正规的小作坊。“限塑令”的实行,将对塑料生产企业进行重新洗牌,约有1/3的企业会被淘汰,1/3的企业可能会转产。
5.农村环境整治拉开帷幕
7月24日,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表明了我国把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全面推进的决心。
目前,全国有4万多个乡镇,其中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是城市的4倍多。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生活污水基本上任意排放,2.8亿吨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倾倒;化肥年施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造成了农村水体和土壤环境恶化。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全国仍有近2.5亿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的水。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建设清洁水源。第二,着力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要落实环评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制止企业违规排放。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第三,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方面,要着手开展重点污染治理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建设清洁家园。
6.绿色奥运改善北京环境
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先后投入1000多亿元改善环境,有力促进了北京的环保建设。
为解决空气污染,北京市连续实施了14个阶段、200多项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全市能源结构从严重依赖煤炭转向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使用量7年内增长了3.5倍;首钢等经济支柱企业被搬迁,一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或关闭、或转型;机动车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开始实施,6万多辆老旧出租车和公交车被淘汰;400多块裸露地面进行了扬尘治理。
经过全民努力,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2007年北京全年收获 246个蓝天,比1998年的100个蓝天多了146个。2008年更是提前1个月完成了全年的蓝天指标。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 100%,其中分别有10天和两天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各项污染物浓度日平均值比去年同期下降50%左右,达到世界发达城市水平。
同时,北京超额完成了承诺的7项绿化指标: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以上,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8%。
7.循环经济促进法表决通过
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经过三审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规定,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并实施节水计划,加强节水管理,对生产用水进行全过程控制;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高效节油产品。
根据该法,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废石、废料、废气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回收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进行综合利用。
8.“环境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9月6日,“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两颗光学卫星。其中,A星还作为亚太多边合作任务卫星,装载泰国的ka通信试验设备。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和环境监测能力。
“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是中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多种探测手段,是目前国内民用卫星中技术较复杂、指标较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之一。
环境保护部将综合利用“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数据和地面环境监测数据,开展区域大气环境、湖泊、河流和海洋环境、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自然保护区环境、城市环境、重大工程和区域开发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预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建立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
9.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出台
今年以来,环保部联合有关经济部门,在绿色信贷、保险、贸易、证券、税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环境逐渐过渡到主要依靠经济政策管环境。
一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年初以来,环保部已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了3万多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其中部分信息已被各商业银行采用,并以此为依据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停贷或限贷措施。
二是实施绿色保险政策。环保部、保监会今年初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组织江苏、湖北、湖南、上海、重庆、宁波、沈阳、苏州等地环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试点。
三是实施绿色贸易政策。环保部门配合有关部门,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贸易管制政策,遏制了“产品大量出口、污染留在国内”的现象。
四是实施绿色证券政策。今年以来,环保部共受理73家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申请,已经完成38家公司的环保核查,其中20家未通过首次核查,阻止了总值数百亿元的重污染项目融资。
五是正在制定有关环境税收政策。环保部组织有关产业协会,研究提出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建议,编制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下一步还将制定环境税实施方案。
10.3500亿元投向节能环保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在中央安排的4万亿元投资中,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其中,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共安排25亿元用于10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涉及项目468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包括: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高效照明系统改造等项目共229个,总投资228.2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1.6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形成约11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二是支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项目。包括: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重点项目共143个,总投资151.9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3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形成21500万吨节水能力,废物循环利用量可达480万吨。
三是支持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包括: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和铬渣污染治理项目共96个,总投资25.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1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削减 COD排放量5万多吨,处理铬渣45.6万吨。
通过实施上述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可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约370亿元,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