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湿地"技术激活景观水 建好生态环境仍是前提
晨报连续两天报道了沪上小区景观池问题,连日来社会各界纷纷来电,业主、物业表示自家寻求解决办法,另一部分专业团队表示可以提供解决方案。湿地过滤方式及微生物治理藻类等新方案也已开始引进,业内人士表示,甚至可以考虑租鱼等新方式来解决养鱼难问题,但前提仍是需要建立好的生态环境。
业主、物业重视水景生机
“我们小区的水景很有特色,但还是希望能有专家指导。”昨天上午,松江区龙珠花园负责景观池的物业工作人员老王致电社区专线,提出想与专家共同来探讨养鱼技巧。
同时,其他小区的一些业主也打来电话寻求专业帮助。王先生在自己的别墅区挖了一块约20平方米的水池,并在里面养了些观赏鱼,然而,水中不时产生的藻类令他处理起来十分麻烦,“池子虽然不大,但如果换水也是件不易的事情。”他也希望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
“我先生曾自己在景观池里种过荷花。”家住中环锦园的裴女士甚至关心小区附近河道的水质。由于经常与家人去这一区域散步,看到河内的水景不是太美觉得可惜,于是买来莲藕苗种到里面。也许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这些莲藕并没有种活,当然更见不到漂亮的荷花,“希望有专业人员能提供帮助。”
新技术皆亮“生态”牌
黄浦丽园小区内拥有1000平方米的硬底景观池,而让池水“活起来”的却是一方78平方米大小的人工湿地。从德国引进此项技术的陆效军告诉记者,当初自己引进人工湿地后进行了二次研发,使用成本几乎是当前常规水处理系统的一半。
11日下午,记者在小区看到池水清澈见底,几条锦鲤游弋在水中,池边一片弧形地带种着各种植物,底部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颗粒状的砂石。“这是介质层,通过这些介质分层排放,与上面的黄菖蒲、伞叶花、美人蕉一起作用,其中的微生物能够净化水质。”根据陆效军的介绍,记者果然看到池边有一处水泵,连接后方的管道通向“湿地”的各个方向,“这些管道会把从池中抽上来的水运送湿地,作用后通到上游处继续补进池子。”
而从美国引进微生物技术,并在国内多片水景进行过试验的孟刚博士则向记者介绍,通过在水中投放专门的复合微生物,分解水中多余的藻类,同样可以达到治理水质效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