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江苏风卷残云扫除小化工

更新时间:2009-06-24 15:59 来源: 作者: 阅读:900 网友评论0

江苏省是一个化工产业十分发达的省份,遍及全省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省排污总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减少小化工企业带来的环境隐患、提高化工行业的效率,成为江苏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升级大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2006年初,江苏省全面启动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目标是用3年时间关闭规模以下化工生产企业2843家。

江苏省目标完成进度之快出人意料:到2007年底,江苏省关闭和淘汰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生产企业2713家,远远超过了年初确定的关闭1934家化工企业的年度计划;到2008年年底,全省实际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4326家,超过目标52.2%。其中,无锡、南通、淮安、盐城、镇江和泰州等市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3年的关闭任务。

江苏省整治化工企业的这场“硬仗”对全省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已连续 3年超额完成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十一五”规划的年度指标。据介绍,2008年,江苏12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比2007年提高8.9%,太湖和江苏境内的淮河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同比分别提高28.3%和7.2%。

小化工屡禁不止  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江苏省化工行业十分发达,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各类化工企业3.8万多家,生产20多类、3万余种化工产品。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4334家,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5。2005年,化工行业增加值约占全省GDP的5.4%。

从省环保厅获悉,化工行业是目前全省排污总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已占全省排放总量的36%以上。由于这些化工企业面广量大、规模小、品种多、布局分散,管理难度大,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大多数化工企业沿江依河、靠湖临海而建,潜在环境污染隐患多,由此带来的信访投诉也日益增加。2005年,省环保厅直接受理的化工类环保信访就达135案次。2006年1~9月,反映化工类的信访达到669案次,比2005年全年还多4倍。

同时,江苏省也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其中化工污染引发事件所占比重最大。2005年全省共发生11起较大突发性环境事件,导致32人死亡,500余人受伤,经济损失达数亿元。进入2006年突发性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1~9月就发生54起,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4倍。其中,因化工企业违规生产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就有32起,占60%左右,因交通运输引起的环境事件有18起,占1/3。

带来环境隐患的“小化工”规模虽小,产品却不少,无机化工、基础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等都有涉及,但一般一个企业也就一两个产品,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尽管如此,“小化工”在地方经济中的位置不可小觑。据有关专家计算,每投资1元,化工产业对GDP的贡献可达8元。于是,在不少县里,“小化工”成了财政支柱,很受重视,发展很快,仅苏北某县的化工新产品评上省级的就有40个。这也是一直以来“小化工”整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年内实施三大举措让化工行业瘦身

针对化工行业污染较重、事故高发的状况,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进行整治。2006年8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严于国家相关排污标准的《江苏省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新的地方标准与现行的国家有关排放标准相比,排污总量将削减20%以上。

不久,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又通过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确立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大力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采取‘关停一批、治理一批、进区一批’3项措施,以全面提高化工行业治污能力和环境安全水平”。这是江苏省继全面提高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后,为推进化工行业减少排污而开展的专项行动。为此,省政府专门召开了由省、市、县三级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全省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全省各地立即落实专项整治方案,正式拉开了江苏省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的帷幕。

《方案》确定专项整治的对象是:全省化工行业生产企业,重点是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安全保障差的小型化工生产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化工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这场化工行业排污“瘦身”的主要目标是: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要求,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标准、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质要求,用1年时间集中整顿、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在两年内向化工集中区域集中;用3年时间,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全面达到环保标准。

在这次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政府要求各市、县政府,把化工行业专项整治作为全省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争取3年内有效控制和治理化工环境污染,全面达到环保标准。

为了确保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效果,江苏省下狠心,在三年内实施以下举措:

第一步,对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相关部门分别从产业准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质量、土地审批等8个方面,查清现有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2006年11~12月,相关部门暂停为任何企业补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土地、工商登记等手续。在此基础上,环保、工商、质检等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强令淘汰和关停那些没有“跨过8个门槛”的违法化工企业;

第二步,强力推进新的《江苏省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按照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时间安排,在摸清化工企业的底数及排放状况的基础上,2006年11月底之前,全省各地及时下达化工企业排污“提标”的限期治理企业名单,并督促化工企业及时制定排污“提标”的治理方案,积极采取倒排工期、挂牌作战等得力措施,加快推进治污“提标”进度;

第三步,大力推动化工企业向通过区域环评且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的化工集中区域集中。在对全省各类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及综合性开发区中的化工片区等进行全面清理与确认之后,省政府要求,各市、县(市)原则上只准保留有1~2个化工集中区。同时,必须严格化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从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等方面把关,来明确化工生产企业进入园区的准入条件。

从2007年起,江苏省又提出新举措:对经过重新确认的化工集中区,区域环评与环保规划必须经省环保厅批准。苏南、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在3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新建化工企业不进园区,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同时,全省各地围绕专项整治重点,选择一批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铁腕整治 小化工快速退场

在2007年的一次会议中,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讲话时用了“最坚决、最严格、最彻底”这三个词,表示要彻底整治“小化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2007年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水年排放量达到7.75亿吨,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同样,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问题严峻。据江苏省安委会负责人介绍,其中存在着三大突出问题: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多数不懂化工专业知识;化工企业试生产环节安全措施不到位;市、县两级安监部门尚未建立规范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制度。

于是,江苏省整治的铁拳挥向化工行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为落实“环保优先”,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标准、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质要求,决定集中整治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向化工集中区域迁移。

安监部门则开始实施最严格的安监制度。为了用制度来保障依法监管到位,一系列专门针对化工企业的制度陆续出台。多项严格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2007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10人,同比分别下降36.36%和16.67%。

同时,江苏省还专门成立了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专家组。据省经贸委介绍,这9位专家是从省级化工专家库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既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又具备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等专业技术知识,在专项整治政策制订与执行、专项整治工作检查与督查等诸多方面,他们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省里到市里,江苏全省各地整治“小化工”的氛围已经形成。2007年6月太湖暴发蓝藻事件之后,一时间内,全省各地市尤其是位于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3市均主动加快了关停“小化工”的速度。

以无锡市为例,到2007年7月底,已经关停的化工生产企业达323家;全市实行一月一报制度,通过在媒体定期公布关闭进度和热线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占无锡市小化工企业总量1/3的宜兴,2007年的关闭量就达350家总量的2/3。

在苏州市,到2008年9月底,全市累计关闭化工企业845家,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3年关闭化工企业780家的专项整治任务。目前苏州全市1765家化工企业中,有371家在苏州市以上政府批准的15个化工园区和集中区区域内,占现有化工企业的21%,其中持有危化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2家。根据企业生产危险程度和所处区域情况,苏州市重新调整了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切实落实红橙蓝三色分级监管制度,确定红色企业211家、橙色企业520家、蓝色企业1034家。

盐城水污染事件则让江苏盐城淘汰“小化工”的速度大大加快。2007年,盐城市有735家化工企业,到目前经整顿已关停了418家。谈到这次水污事件的经验教训,盐城市市长李强说:“这次的事件让我们更痛切地意识到:算大帐,小化工实在划不来。地方政府在规划发展的时候一定要舍得舍弃这点小利。”

江苏省在整治化工企业中还采取了另一个铁腕手段:全省各地对有资格生存的分散化工企业,必须采取“三集中”措施,即分散化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生产产品向循环经济链条集中、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等。截止2008年,江苏省已有近4000家化工企业在专门的化工工业园内安营扎寨。

2006年和2007年,江苏省连续两年对重大环境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其中重点整治了苏北地区的化工园区。2007年5月,因灌南县堆沟港化工园区在省级挂牌督办后整改不力,地方有关领导干部受到了江苏省监察厅、省环保厅的联合问责。随后,灌南县积极开展整改行动,专门请来化工、环保专家坐镇园区,为企业逐一“体检”、“开方”,很快铲除了化工园区重开工建设、轻污染防治的痼疾。

在整治“小化工”专项行动中,政府关停“小化工”的决心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一些小化工厂由强制被动关停转向主动申请。

在张家港市,截止2007年12月初,就有131家企业主动提交了关停申请。当采访一位正在江苏大学进修MBA的小化工企业老板时,他这样说:“我们这些小化工企业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关停,二是迁时园区,升级换代。我来进修MBA,就是想拓宽一下思路,交点朋友,为企业的未来作个好打算。”

在关停“小化工”过程中,一些地方也积极引导关停的重污染化工企业转产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走出了一条治理区域性环保痼疾的新路子。

在泰兴市,重污染化工企业被关停后,当地政府便引导企业以现有厂房、设施、技术,适当增加投入,开发转产国家鼓励的环保节能产品。例如泰兴晨光硅酸铅有限公司,在污染严重的硅酸铅生产线被关停后,政府支持企业投入100万元,开发了9W、13W、30W系列节能灯产品,目前企业产销两旺;原来生产颜料和染料的泰兴电化厂,拆除原来的化工生产线后新上了机械加工产品,现在总产镇超过5000万元。

提高门槛  严防小化工转移到苏北

苏南地区大量化工企业被关闭,自然给苏北一些县、区带来了招商引资的契机,为了切断化工企业“挪窝北上”的后路,江苏省政府及早制定出了关闭标准:一是各地政府和部门必须组织对关闭和取缔企业的所有设备进行就地拆除销毁,并由经贸、环保、安全等3家监督部门进行现场监督;二是工商部门当场吊销或销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三是供电部门当场掐断生产企业的供电电源,并撤销企业所有用电资格。

相对来讲,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生态环境比较优越。但是,如果大批化工企业涌入苏北地区,势必给这里的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为切实加强苏北地区化工产业的环境监管,江苏省政府明确要求,苏北5市政府要严格控制化工产业集中区的数量,实现集约开发、重点开发,全面清理和重新确认现有的化工集中区。并明确决定,不再新批县级以下化工集中区,县(市)最多只保留1个化工集中区。同时,把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超前规划考虑,并作为项目引进和试生产的必要条件。

另外,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审批“关门”、抬高“门槛”等一系列限制苏北地区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3年来,江苏省先后3次在苏北地区抬高了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投资规模最初设置的“门槛”是1000万元,现在江苏省政府又明文规定,苏北地区新建的化工单个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到5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而准安、南通等地政府又提出,单个化工项目投资额低于1亿元(不含土地费用)一律免谈。

据江苏省经贸、环保部门介绍,由于不断抬高准入门槛,那些规模以下的化工项目不可能到苏北安家落户,即使投资额达到了进入门槛的标准,如果不是清洁生产和高科技项目,也很难通过审批这一关。据统计,仅2007年这一年,江苏省环保厅在审批把关中,就否决了苏北地区申报的化工项目达50%左右,苏北地区拟上的12个化工园区项目也全部被撤销。

“削二增一”也是江苏省政府限制苏北化工产业发展的另一项措施。

江苏省政府明文规定,苏北地区新建化工等项目,其新增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通过老企业减排两倍的排放总量来平衡。

为切实把“削二增一”措施落到实处,江苏省环保厅在审批新建化工项目中,坚持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对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不能按计划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违法违规审批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暂停安排省级污染防治资金和其他财政专项资金,坚决实施“区域限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江苏风卷残云扫除小化工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