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工程”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神木县万镇强家峁村村民强步亮手指窑洞内墙,情绪十分激动,“自从水泥硬化了垴畔后,村里几乎家家屋顶每逢下雨就渗水,泥巴脱落,石头都露出来了。”
强步亮口中的“水泥硬化垴畔”,就是神木县为解决农民缺水问题,于1998年至1999年号召村民们在屋顶修建“蓄水池”,以便把“天上水”尽可能蓄积到水窖里,即当时所倡导的“甘露工程”。
据村民说,建这样的“蓄水池”,当时政府对一孔窑补贴8袋水泥,另外农户还要自己投入4袋水泥。按每户平均三孔窑洞算,投资约1000元。“那时的一千元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村民强步宣说,“我们村共50多户200多人,家里劳动力充足的35户先后响应号召参与了此事。”据了解,强家峁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红枣产业,全村大多数人家并不富裕。
“后来问题就来了,下大雨时,屋内先是渗水,再后来就开始下‘小雨’了。”村民普遍反映。于是,人们只能陆续撬起了硬化的水泥板,重新泥窑洞还要粉刷,每孔窑洞至少需要2000多元。一位村民说,“不算自家的工夫钱,就这两孔窑洞连上工钱、烟酒一共得5000多元。”目前,强家峁村大部分村民自筹资金陆续重新泥了窑洞。
“那时候邻村的人来看了,还羡慕地说‘这就是新农村啊’。”强根怀老伴抱怨说,其实我们家当初人手、钱财不足,也不愿意硬化。现在成这个样子了:下雨时,地上放满了大小盆来接屋顶漏下来的雨水。“今年必须重新泥了。”65岁的她无奈地对记者说。
10年前村民为什么会响应房顶修水泥硬化垴畔的号召?水泥硬化垴畔是否起到“甘露工程”为缺水农民播洒甘露的作用?
“那时是为响应镇上对本村的优惠政策,目的是为解决饮用水短缺问题。水泥硬化过程中,还开过现场会,县上和镇上的领导也出席了。”原村支书强春怀说,凡是水泥硬化的窑洞都渗水了,现在,村里也没办法。那时县上和镇上的领导现在大都调走了。
强春怀说,村子里一直缺水严重,于是,“优惠政策”就在这个小村庄实施了。水泥硬化垴畔后,村里的大部分家庭尝试着饮用着聚集的雨水,但是由于泥沙比较大,不到半年,这种水就只能用于洗衣和畜饮,两年后,硬化工程彻底闲置。对于村民来说,这场曾经声势浩大的工程似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带着村民反映的问题,记者联系了有关部门试图进一步了解情况。强家峁村现任村会计强埃厚说:“我那时还没有上任,不清楚当时的情况。”榆林市水务局人饮办一位吴姓工作人员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表示: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没人能说得清楚当时的情况。记者又电话联系了神木县水务局人饮办主任刘洁华,他告诉记者,10年前的“甘露工程”到现在出现像强家峁村那样的问题属于正常范围,毕竟这个工程实施了好几年了,具体情况他们还不了解。不过,水务局将尽快下去了解情况,到时候给村民一个答复。
“实施10年的‘甘露工程’出了问题,到底谁来负责?那时要是知道会有这种问题,肯定没有人响应。现在家境好点的可以重新整治,缺钱的还要继续深受其害。”对于这件事情能否尽快得到解决,强步宣显得十分担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