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应源头保护 每个省市都应做保护规划
今天是国际无消费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委书记杜鹏飞,北京环保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政协委员汤大友今天上午作客人民网“人民议事厅”,与广大网友交流环保话题。
谈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两位专家强调要通过源头保护来实现我们的饮用水安全,还呼吁每个省市都应该制定水源地保护计划。
汤大友表示,饮用水的安全我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去年开始对源头总体地做,要求每个省市都要做一个水源保护地的保护规划,强调了水源地源头的保护,这样对水质更有利于保证。汤大友说,西方大的环境就很好,整体的水源就很清洁,他们很多污水不用那么深度的处理。而对于我国来讲,技术层面好解决,但是整个大的系统的保护就更加重要。
杜鹏飞对水源地保护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说,首先水源要有保障,任何处理技术虽然理论上可以把任何污水都能够净化成达到饮用水要求的水,从技术上来讲,路线是通的,但是经济代价会非常大。世界各个国家,保证饮用水安全首先是保证水源的安全,但是与此同时,在饮用水技术方面,技术本身我们的差距不大,大多数国外有的技术我国也有,比如国外过去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我们也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国外增加了活性炭氧化,我们也有活性炭的氧化,国外增加了膜的处理,我们现在也有很多膜的处理,但是技术的普及率,特别是新的、高端的技术普及率,我国的差距跟他们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中国疾病防治中心环境所日前发布的一项数据:我国目前90%的水厂只能对物理污染和微生物污染进行处理,而无法对化学污染,比如农药、合成洗涤剂和无机化合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深度处理。杜鹏飞表示,这实际上是中国总体的供水水平,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们90%的水厂是传统工艺为主体的。他举了自己去汶川参加抗震救灾看到的情况为例。灾区好几个自来水厂,地表水水源的水厂总体工艺都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就是我们讲的“老四套”,所有的改进都是在“老四套”基础上提高效率,普通的沉淀池改成斜板沉淀池等等,只是在这方面做文章。这套工艺的历史已经100多年了,它针对的就是两类污染,混凝、沉淀、过滤,去除的主要是颗粒物,就是这种物理性质的,眼睛能够看到的颗粒物的悬浮物;消毒主要是针对的病原微生物,杀菌的过程。90%以上的水厂应该是以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样的传统工艺为主体的。从新技术开发的角度,针对被污染的水源可以有预处理,比如预氧化,用臭氧,用一些化学药剂,比如高锰酸钾,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我们会投加一些高锰酸钾或者粉末活性炭,或者预臭氧,这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刚才提到的有机污染的问题,有些有机制会在氧化,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臭氧是氧化剂,在他们的作用下分解,被后续工艺去除掉。还有深度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粉末活性炭,包括大家现在谈的比较多的超氯、钠氯,就是膜处理的工艺。膜处理的工艺是现在比较主流的一种新工艺,比如在法国、日本,这个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国家目前普及率谈不上,只能说在一些水厂有了这样的工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