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河长制”实践1年多 入滇河道水质改善

更新时间:2009-12-17 09:20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 阅读:881 网友评论0

2008年3月,“河长制”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出现在滇池治理的措施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36条出入滇河道半数以上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15条有了明显改善。滇池治理骤然找到了方向,豁然开朗。

滇池治理一直是昆明乃至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滇池治理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历经了三个五年计划。然而,滇池却一直是云南人心中隐隐的痛。2008年3月,“河长制”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出现在滇池治理的措施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36条出入滇河道半数以上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15条有了明显改善。滇池治理骤然找到了方向,豁然开朗。

七分靠管理——

“河长制”跳出滇池治滇池

“河道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滇池治理的一个难题。”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刘琍琍说。滇池治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初至今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百亿元。在之前,滇池治理进展较慢一直受到昆明市民的诟病。根据记者对市滇管局、市环保局有关专家的采访,滇池污染治理的难点可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自然因素方面,滇池属于宽浅型湖泊型、半封闭型湖泊,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2008年3月27日,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正式明确实行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段长”具体组织实施,对辖区水质目标和截污目标负总责,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

“在滇池治理当中,三分靠工程,七分靠管理!”刘琍琍表示,盘龙江以前整治过三次,但都没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因为环境是一个公共产品,人人都有乐享其成的思想而不愿自己去啃这块硬骨头。环境治理,光靠单纯的投入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对这项公共事业负责任的态度。

刘琍琍认为,仇书记提出的“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新思路涉及两个方面,从“湖”到“水”再到“河”,这是从湖泊治理的单一性到综合治理的全流域性,是符合湖泊治理的自然规律的;从“水”到“人”再到“官”,这是管理上的治理思路。

“‘河长制’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如果让一个普通市民来当‘河长’,即便他有高度的责任心,但他没有权利,其实担负不了这个责任,而现在我们的‘河长’由全市四套班子的领导担任,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道‘段长’,权责明确,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担负这个责任,所以河道综合整治的推进很快。”刘琍琍说。

成效明显——

74%河道水质有改善

在36条出入滇池河道中,螳螂川是滇池唯一的天然出口和主要排水通道。两年前,螳螂川河道和滇池岸边是附近村民都不愿意靠近的地方,而现在,在螳螂川边、在湖滨生态公园,周边村民闲暇时都去散步、打扑克,“冬天跟着太阳走,夏天跟着阴凉走”。

作为海口街道办事处主任的杜建祖对河道变化有着切实的感受:“河道两边的违章建筑基本不存在了,以前脏乱差的现象大部分都改善了,绿化覆盖、花草树木大大增多了,水质也得到改善了。”

2008年5月,杜建祖调任海口街道办事处主任,当时他对海口的发展前景作了这样的描述:“碧波荡漾螳螂川,工业带动农贸商。绿树层层千山秀,红花朵朵万里香。”在四句话的描述中,有三句是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杜建祖说:“一个地方的发展要有好的环境,越发展越需要好环境。根据仇书记的滇池治理理念和推行的‘河长制’措施,我对此很有信心。”

2008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与2007年相比,盘龙江、新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大河等15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著减轻,大观河、柴河、白鱼河3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数条河道初步呈现河清、岸绿的景观。另据监测,2009年1—4月进入滇池草海的35条河流中7条河流(洛龙河、胜利河、大河、柴河、东大河、南冲河和淤泥河)水质类别达到水功能阶段目标要求。2009年1—4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盘龙江、新宝象河、大观河等26条河流的入湖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占35条入湖河道的74.3%。

由市滇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8目,整个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共完成退塘退田41491亩,退房46.6万平方米,退人8289人,开展湖滨生态建设42700亩,其中建设湖内湿地(含河口湿地)9957亩,湖滨湿地15336亩,湖滨林带17407亩,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

“近两年时间来,滇池治理的推进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河长制’的施行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滇管局一名工作人员说。

“河长”带头——

唤起全民环保意识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在一次讲座上听到市滇管局专家的这句话后,市民李彦辉举得自己很受启发。

滇池污染治理的另一难点是人为因素。据介绍,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此外,农村垃圾、农业污染和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也是滇池治理中的难点。

“河长制”实行以来,滇池治理掀起了又一轮高潮。“河长”巡河以及河道开展综合整治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记者采访的十多位市民均对“河长制”表示认可,有市民表示:“我又看到了滇池治理的希望!”

在昆明信息港彩龙论坛上,多名网友自发承担起了河道监督员的义务,时刻关注着周边河道的情况,对发现的乱排、乱放现象及时进行曝光。今年12月初,网友“benmy”发帖举报,在六叠水(金色大道桥北360米处的盘龙江西岸)下方十米不到的地方发现一处排水箱形沟渠在向盘龙江中排放污水。举报贴发出之后不到48小时,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针对举报情况进行了实名回复,解答了网友们的疑惑,市滇管局对网络举报的重视得到了彩龙网友们的称赞。

今年11月28日,由昆明日报社组织的“市民河长”活动进行了第一次巡河,“市民河长”在巡视了宝象河经开区段后表示,对河道治理、滇池治理的信心大大增强了。在此前,有600余位热心市民报名参加“市民河长”活动。

“近一年多以来,入滇河道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过,每一个在昆明工作的人都是滇池的污染者,保护滇池、拯救滇池需要每一个市民都行动起来,付出真正的行动。”李彦辉说。

长效机制——

全国首创“河长制”法制化

2007年8月,无锡市出台《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全国首次推出“河长制”,由无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流的“河长”。今年6月25日,国家环保部长周生贤评价说,河长制是新形势下治水、治河、治污、治湖的新鲜经验,是确保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最重要的组织保证,要在全国的江河湖海治理中推广这一经验。

今年11月17日,昆明公布了《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实行河(段)长责任制”,在昆明实施了一年多时间的“河长制”将被正式纳入地方法规,该举属全国首创。《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五条规定,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河道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实行河(段)长责任制。河(段)长作为河道管理责任人,对河道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在12月1日举行的听证会上,“河长制”作为《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一大亮点得到了代表们的普遍支持,听证代表段群慧说:“将‘河(段)长制’纳入地方性法规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创举。”

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永军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河长制’在昆明河道治理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现在昆明将‘河长制’纳入地方法规,就是要把这个制度固定下来,形成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都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据我了解,无锡也有河道管理的相关法规,但未将‘河长制’纳入其中,昆明是全国第一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河长制”实践1年多 入滇河道水质改善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