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油污染紧急治理 管道存人为破坏隐患
渭河油污染事件发生已近一周,关于事件起因仍未有明确说法。“我不知道这个第三方指的是谁,那不是官方的说法。”针对中石油2日在网站发布消息称事故系因第三方施工导致,事故抢险领导小组宣传组组长杨建秦表示。
一场与黄河受污染水进行的赛跑正在展开。
1月4日,本报记者获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会”)当日召开会议,研究“12·30”渭河油污染事件处理方案。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当务之急是全力防止污染物进入黄河下游;并提出三门峡水库蓄水位突破318米的处理方案。
记者还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同日晚,在三门峡召开了有国务院现场工作小组人员参加的会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陕西与河南等省环保部门官员也列席会议。会上,对相关工作做了分工。到本报截稿时,三门峡会议仍未结束。
渭河油污染事件发生已近一周,而关于事件起因仍未有明确说法。“我不知道这个第三方指的是谁,那不是官方的说法。”针对中石油2日在网站发布消息称事故系因第三方施工导致,1月4日事故抢险领导小组宣传组组长杨建秦对记者如是表示。
中石油方面对该事件也做出紧急部署。记者了解到,刚随温家宝总理赴大庆视察的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已转赴陕西了解情况,而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廖永远也已抵达渭南。
三门峡紧急会议
1月4日晚10点,河南三门峡,中石油渭南石油泄漏国务院现场协调工作小组会议刚刚结束。
“现场协调会议是小会,马上就要召开较大规模的一个会议,国务院对现场应急协调工作做出了明确分工,分为几个小组,涉及石油泄漏的问题,国务院现场工作小组刚刚做出分工,明确由河南省政府张秘书长牵头,统一协调此事。”环保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张迅说。
当晚,河南省委省政府、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河南省环保厅厅长李庆瑞以及陕西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以及中石油的专家都参加了会议。
陕西省环保厅工作人员表示,陕西省环保厅长何发理已经赶到三门峡,一些部门已经赶赴渭南现场指挥。
渭南环保局的一位官员说,泄露的管道直径20公分,柴油首先泄漏在沙土里面,随后渗漏到40米外的赤水河,赤水河是渭河的支流,因而渭河很快也受到污染。但因为渭河在渭南是下游,原本就是重度污染的河流,并未作为饮用水源地,因而影响并不太大,反而是邻近的河南省很多地方以黄河水为饮用水源,担心受到污染。
“这条油管是跨河的,泄露的位置离河40多米,幸好不是跨河的位置泄露,不然污染会更严重。”
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梁鹏称,渭南市已经要求中石油不得对外直接发布信息。
渭南市环保局的官员说,漏油的现场并没有第三方施工,中石油所指的第三方可能是此前有单位施工破坏了管道,因为这个管道是第一次试运行。他表示,现在并没有证据指向第三方。“中石油汇报给我们的时候,已经处理过了,汇报的时候已经晚了。”
中石油一位现场指挥的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第三方施工挖破了管线,但问及是哪一个第三方,便挂断了电话。
“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中石油网站1月2日称。
然而杨建秦却不认可这种说法:“目前事故调查正在进行中,现在就确定责任人是不负责任的。”
但当记者问及第三方的身份及当时在进行什么作业时,杨建秦却顾左右而言他:“第三方并没有确切概念,需要事故调查组认证后,才能确定。”
1月4日,中石油总部相关人士也以宣传纪律为由婉拒记者采访,“杨建秦在现场,她的说法更准确。”
河南省环保厅官员表示,这个牵涉到黄河上下游,而且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已经到达河南协调此事,作为污染的受害方,河南省现在不能讲太多东西。
“影响肯定会有的,郑州以下各市都以黄河水为饮用水源。”这位官员说。
三门峡水库或蓄水超318米
渭河油污染事件发生后,黄河沿线饮用水水质立即引发强烈关注。
据悉,“12·30”渭河油污染事件发生后,1月2日下午3时许,三门峡水电厂关闭正在发电中的6台发电机组,并派出坝前清污船。
三门峡大坝截住了被油污染的黄河水,但三门峡水库却面临着蓄水量增加的考验。
1月4日,记者获得的一份黄委会会议纪要显示,在研究“12·30”渭河油污染事件处理方案时,黄委会提出黄河是下游沿黄各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及冀津等地的应急供水水源,要全力以赴控制污染物不进入黄河下游,保障邙山提灌站及以下引水口引水安全。请环保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库区水质监测,争取在水库蓄水位达到318米前清理完已进入库区的油污染物。
会议还出台了三门峡水库蓄水位突破318米的处理方案,即进一步摸清库区318米以上耕地、居民等情况;向国家防办提交三门峡水库蓄水突破318米的请示,并请求国家防办批准;向陕西省政府、陕西水利厅、渭南市政府通报抬高三门峡水库蓄水位,并责令其做好相应准备;向河南省政府、河南水利厅、三门峡市政府通报抬高三门峡水库蓄水位,并责令其做好相应准备;向山西省政府、山西水利厅、运城市政府通报抬高三门峡水库蓄水位,并责令其做好相应准备。
对三门峡大坝下游的小浪底水库,黄委会也做出了处理方案,加强小浪底入库水质和水库水质的监测;压减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及时通知引黄济冀、津减少引水。
三门峡蓄水引发渭河淤积,是困扰中国水利界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三门峡库的蓄水水位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使得上游地区特别是陕西的渭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渭河上游的泥沙流不到黄河下游河道,导致渭河的河床抬高,从而导致渭河一发洪水就冲出堤坝的情况出现。三门峡蓄水量增加,一直刺激着上游尤其是陕西人的神经。
据三门峡当地治黄部门人士表示,(三门峡)库区水位最多不能越过设定的306米高程。一旦有新的汛情出现,大坝还将开闸泄洪。
管道隐患
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是一条刚刚投产的成品油运输管道,负责将兰州石化等西部炼油厂的成品油资源输往豫陕等中部省份。
据杨建秦介绍,目前事故原因、责任都在认定过程中,“估计一两天内就会发布结果”。现在地方政府和中石油需要紧密配合,先将污染止住。
对于目前水质监测进展,陕西省监测站站长、事故领导小组监测组负责人杜新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就中石油管道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其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管道会经常遭到不法分子钻孔偷油、施工等的破坏。
2005年前后,中石油为了抢占国内成品油市场份额,开始启动自己的成品油管网建设计划。
1998年石油行业重组后,长城以南地区尽数纳入中石化旗下,中石油每年不得不将大量成品油资源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中石化,这显然不符合中石油的经营诉求。
为了扩大自己在华南、华东、中南和西南市场的份额,2005年前后中石油不但新建、扩建了自新疆至兰州、由大庆至华北的原油管道,还新建了兰成渝、兰郑长等多条成品油管道。
截至2008年底,中石油旗下运营管道总长度达到4.2万公里。其中,石油管道12931公里,约占全国的69%。
“然而打孔盗油、施工破坏却使得集团高层的这个计划蒙受不小的损失。”上述中石油总部人士遗憾地说。
据他介绍,2008年仅中石油所属油气管线就发生打孔盗油564次,而且有由旧管道向新管道蔓延的趋势;同时近年来国内大型工程项目众多,这也对管道运输安全造成威胁,“此次渭南支线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从兰州出发,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共67个县市,终点到达湖南长沙,由1条干线管道、16条支线管道组成,干线全长2069.7公里。
“根据集团的规划,未来新疆、甘肃两省炼厂成品油资源不但需供给当地市场需求,还要通过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输往陕、豫、湘、鄂等省。公司已制定了在这些地区的成品油市场发展目标,然而现在有些地区的发展计划肯定要受到影响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