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催生鞋企的环保意识
虽然各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我们看到,我国政府对环境气候改善的努力没有丝毫转变,最近又出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可见中国在为世界气候趋势转好方面所下的大决心。始终关注“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以生态、节能、减碳为主题,而这种努力只有政府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员之一鞋企来说同样也要以身作则,采取实际行动降低能源的消耗。
一直处在市场边缘生存的鞋产业,在21世纪的今天协手包包,服装等产业一同开始进入主流格局。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追求,无论是时尚型还是使用型都是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因素。也因此致使很多企业在高尖端专利技术、新精益检测设备、品牌竞争理念、市场营销技巧、规模管理等方面都卖力求好。然而也有不少鞋商在经营过程中没按部就班,为牟取更大的利益,很多能源使用和技术应用根本无法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现如今,随着低碳社会的迈进,人们生态观念也越来越强烈,各地方也强烈呼吁制造商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低碳经济,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的建设,使中国经济走上一条低碳经济的转型之路。如此看来企业阵营,只有依靠自己的不断提醒自己低碳社会来了,积极摸索从而能走出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新路。
将污染源降至最低,做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
当今国际形势由于受能源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与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已经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包括制鞋设备鞋底材料,鞋面面料和胶水上的使用,都已经被广泛关注。据了解,制鞋过程中绝大多数采用传统油性胶,而且所用的胶粘剂基本为溶剂型的,其中所含溶剂的量达到80%以上,因此我国制鞋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有机溶剂被排放到大气层。这些有机溶剂进入大气层后进一步被光氧化形成大量的光化学烟雾及形成酸雨等,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这种胶粘剂的溶剂在使用的过程中是无法回收的,这势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水性胶的出现似乎是个很好的利器,水性胶没有溶剂臭味,无毒、无污染、操作方便,残胶易清理,固体含量高,贮运安全方便,但是水性胶需较长的干燥时间和较高的干燥温度,干燥工艺条件要求严格,以保证水份的挥发彻底,节省资源、降低碳排放做出了实质行动。我们应当紧紧抓住这一优势,尽量地将污染源遏制住,科学合理的应用能源或能推进制鞋过程中取得更大发展。
显然,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一个企业的所具备的美誉度,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高尚的社会责任感给鞋企的形象加了很多分数,消费者在购买其产品时也多半都会考察这个企业的美誉度。而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生产的,鞋企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工作,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以自身的形象获得消费市场的青睐和认同。这样而来,自身的产品才能在多方面里满足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技术升级,巩固低碳建设的桥墩
在节省资源,降低碳排放上做出的战略转移是鞋企闯低碳经济的门槛,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然而这些都是要依托高科技人才对发展愿景的掌握以及对设备的研究,进行多种组合或者集思广益挖掘出更好的策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显然,高科技人才是鞋企在低碳经济里想逾越的中流砥柱,鞋企业只有大力引用各类高手对自身营运做策划,包括开发人员和市场营运人员,这些都是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升级做铺成的。而做到这一点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是鞋企可通过校企合作方法,利用校方的氛围来培养符合自身企业发展模式的人才,而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的作用是:校方为鞋企提供强大的品牌系统再造、营销管理培训、技术升级人才、品牌策划人员,为鞋企品牌战略转型提供了巨大帮助。
面对全球气候带来的环境剧变,我国政府正通过各种努力予以改变,企业也不能坐等号令,我们需要自发行动,响应政府号召,通过采用高效率、低投入、环保、优质的原料,借用高科技人才研发的技术成果来降低各类资源消耗,这些都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实体经济真正进入复苏阶段时赢得先机。在“低碳经济”的今天,以低能源成本获取高效经济效益,才应该是我们鞋企最正确的选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