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着眼全局配置水资源 保障可持续发展
宁夏,因水而富,亦因水而贫。
宁夏北部,长河流润,千百年来旱涝无虞,谷稼殷盛,“天下黄河富宁夏”;而在中南部贫困带,十年九旱,水资源极度匮乏,“苦瘠甲天下”。
9月5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宁夏考察时,对宁夏开发利用好煤炭和水资源两篇大文章,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出殷切期望。
连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和市县深入学习贯彻周永康重要讲话精神,在总结过去10年水资源配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分布规律和用水矛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缺水的宁夏,水资源分布面临多重困局
“‘量少质差’是宁夏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宁夏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1.6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180多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说。
如果不算黄河水,宁夏水资源无论从总量、人均量,还是亩均量,均在全国排末位。
而这些宝贵的水资源还因分布不均无法得到高效利用。全区年均降雨量200多毫米,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月份,与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期不同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主因,且伴随着灾难和防洪压力。
考察期间,周永康来到同心县河西镇建新村灾后重建工地,看望遭受洪灾的回族群众,查看灾民新房建设情况。8月中旬,这个地处中部干旱带的村庄遭受山洪袭击,洪水裹着泥浆将固海五干渠撕开了一道50多米宽的大口子,汹涌的洪水瞬间冲进了村庄和农户家中,248间房屋倒塌,3160亩农作物受灾,受灾群众356户1130人。因预警及时、抢险到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在中部干旱带,“水”的偶尔光顾,却经常以类似近乎极端的方式到访。
六盘山区是宁夏的“水塔”,全区自产水的70%出自这里,由于山大沟深,可灌溉的土地面积却只有50万亩,仅占全区的7%,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水无地”的尴尬困局。而广袤的中部干旱带正好相反,属“有地无水”。“水”与“土”的不均衡分布,导致土地资源无法转化为农业优势。
幸而,宁夏有黄河。国家每年分配给宁夏的40亿立方米水量,使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提升至670立方米,但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仍属严重缺水省区,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并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逐年激增,全区农业灌溉面积近5年来增加了50万亩,工业用水“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天然径流量减少18%,宁夏也要从国家分配的40亿立方米可用水量中,按相应比例递减。宁夏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也逐年减少,从常年的9.49亿立方米减少到去年的6亿立方米……根据当前的用水情况,到2020年,宁夏将缺水7亿立方米。
南北调剂、丰枯补给,“水往高处流”
不均衡是宁夏水资源分布的最大特点,如何控制“流向”,成为让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
为缓解水资源“南北差异”问题,在过去10年里,全区累计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5亿元,相当于1949年至1999年水利投资的7倍,兴修了一大批引水、提水、蓄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形成了全区水资源“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调控框架。
水资源利用结构也不合理。据测算,在宁夏平原,每立方米农业用水产生的效益为3.2元,而每立方米工业用水的效益为120元。遗憾的是,宁夏农业用水的比例高达90%以上,工业用水仅占5%,远低于全国28%的平均值。
煤炭资源是宁夏的优势资源,探明储量位居全国第6位。宁东煤田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发展的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要高水平开发这些资源,促其转化为经济优势,水资源就是一块“短板”。
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答案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水权转换。通过农业节水,等量置换出用水指标,用于发展工业。
近年来,宁夏不断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建设节水型社会,取得了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权转换“两个全国率先”。与5年前相比,宁夏年均少引黄河水7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6提高到0.41,万元GDP用水量和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 58%和55%。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计转换水权0.62亿立方米,可产生72亿元的新增效益。水资源的跨行业优化配置,实现了“水往高处流”。 “十一五”以来,宁夏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污水排放量分别减少5.85亿立方米、6.05亿立方米和10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双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双翻番。
“人跟水走,水随人流”,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和改善最困难群众的民生
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全局,统筹人、水、地三大资源,提出“人跟水走,水随人流”的战略,通过兴建水利工程,使“水往高处流”,解决中南部地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并提高这些地区的抗旱保灌能力。实施生态移民,“人往低处走”,把干旱缺水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近水、临城的地方,使贫困人口得到易地安置,并实现脱贫。
2004年以来,宁夏解决了1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和14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了710多万亩农田的适时灌溉和均衡受益。水资源配置保障了城市发展、生态建设及民生改善的需要。
周永康在考察中指出,今后10年,水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制约宁夏发展的最大因素。要做好水的文章,使每一立方米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未来10年,宁夏将紧紧围绕确保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用水安全的目标,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落实“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分区治水思路,有效发挥水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环境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15年,初步规划水利投资320亿元,全区耗水总量控制在41.5亿立方米以内,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41提高到0.46。
在“开源节流”的同时,宁夏打造黄河金岸,建设沿黄城市带,统筹区域平衡,保障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黄河标准化堤防,打造黄河金岸,确保黄河安澜,维护母亲河、生命河健康,并整合黄河的岸线资源、生态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统筹山川城乡,造福宁夏。大柳树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是造福沿黄人民群众,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破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加快前期工作,力促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早日开工建成,已成为宁夏及西北地区潜在受益区群众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