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秸秆焚烧难题,关键是改变治理方式
7日、8日,郑州的天灰蒙蒙的,还有烟味,空气质量降至“轻度污染”。除了阴霾作怪,跟焚烧秸秆也不无关系。对此,郑州市市委书记连维良批示要求,加强督察力度,不间断巡查,并加大处罚力度。今后,发现一个秸秆焚烧点,郑州将对县(市、区)政府罚款10万元。
随着秋收秋种时节到来,这几天各地再次出现农民集中焚烧秸秆的情况,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致使空气中四处弥漫烧东西的味道,呛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而且也给出行带来了不便,新闻报道中,就有多条因焚烧秸秆带来烟雾天气导致高速公路上发生汽车追尾事故造的报道。对此,生活在城市的人,因为饱受烟雾之苦,所以颇有怨言,连“吃饭了没”的传统问候语都变成了“农民乱烧秸秆,政府怎么也不给管一管”,真的是“漫天烟雾锁天门,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原因何处在,横眉冷对烧秸秆。”!
不过,一味地指责政府和农民也是不适当的。事实上,针对焚烧秸秆问题,各地政府一直很重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在我的老家,乡里专门成立了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组成的巡逻队,严密监控焚烧秸秆现象。而且,手腕强硬,严格按照“谁烧罚谁,烧谁罚谁,凡烧必罚,干部连坐”的原则,发现一起火情,罚当事人几百元,能查明焚烧人的罚焚烧人,查不出焚烧人的,在谁家地头、地边罚谁,同时对村支书、村主任实行并罚。像这次郑州市出现的 “阴霾天气”,连市委书记都亲自批示,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每年一到收割时期,焚烧秸秆仍然屡禁不止,“狼烟围城”现象仍然常见。那么农民到底为什么要焚烧秸秆呢?
根据笔者的了解,原因无非两个方面:其一,秸秆变废为宝成本太高。我们的政府和专家都在积极提倡将秸秆变废为宝,但“变废为宝”说着容易做着难,听着有利成本显。拿玉米秸秆来说,目前变废为宝的途径主要有:秸秆还田、卖至牛场、垃圾发电等,但成本都比较高。例如,秸秆还田,作为最方便、最省人力的一种变废为宝方式,但因费用高通常一亩地花费要百元,一些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觉得不划算而不愿意。(秋种一亩小麦,风调雨顺情况下最多卖千元,扣除化肥、灌溉等费用,如果再秸秆还田,能够落多少?)而卖至牛场、垃圾发电等,除了附近要有牛场、发电厂外,还要考虑人家牛场、发电厂愿意不愿意要。有时候,卖的钱甚至不够运输费用和人工费用。农民不是傻子,不可能不考虑投入与产出,在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呼吁农民“变废为宝”简直就是对农民的一种忽悠!其二,基层矛盾没有得到化解。由于目前禁烧秸秆主要以罚为主,而且实行“谁烧罚谁,烧谁罚谁,凡烧必罚,干部连坐”。现实生活中,个别群众之间、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存在矛盾,为了让对方或是村干部受到处罚,个别群众就偷偷地再别人地头焚烧秸秆。
所以,秸秆焚烧背后的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治理方式问题,解决秸秆禁烧难题还要政府在治理方式上下功夫,不能“一罚了事”。变废为宝成本过高,政府要想办法帮助农民降低。例如对于秸秆还田费用高问题,物价部门要限定秸秆还田的收费价格,同时农业部门也要给农民一定的费用补助。此外,政府还要积极开拓秸秆回收利用的新途径,不断提高秸秆的收回效应。只要秸秆真能“变废为宝”,使农民朋友得到切实的实惠,秸秆焚烧之“火”还能烧的起来吗?基层存在矛盾,政府要想办法及早化解,即使不能化解也要引导农民采用合适的手段,而不是采用类似“烧谁罚谁、干部连坐”的方式,让本是受害者的“被烧者”受到牵连,否则岂不是本末倒置,从另一方面鼓励借焚烧秸秆实施报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