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增加氨氮、氮氧化物两项主要污染物监控
去年酸雨“光临”了安徽合肥、蚌埠等11个地市,今年巢湖、阜阳、桐城3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10月超标。这都是一个“凶手”所造,那就是氮氧化物的排放,而这一“嚣张歹徒”却不在监控当中。15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十二五”安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将增加两项,扩大到四项。即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基础上,增加氨氮、氮氧化物。
危害一
连续两年11个市城区出现了酸雨
在过去几年中,安徽氮氧化物、氨氮的排放量并没有太多改善,实际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在增加。这也导致安徽的酸雨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15日,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2009年,安徽省辖市城区酸雨状况平均属轻酸雨区。合肥、蚌埠、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滁州、亳州、池州、宣城和芜湖等11个市城区出现了酸雨,占全省17个省辖市的64.7%。全省酸雨频率24.4%,其中,池州市城区酸雨频率高达98.6%。
据介绍,与2008年相比,全省酸雨频率上升2.6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由5.19下降到5.05。合肥和淮南两市城区酸雨污染有所改善。亳州、安庆、池州、铜陵和滁州市城区酸雨频率有所上升,降水pH值有所下降,酸雨污染加重。
危害二
3市连续10个月水质污染超标
淮河、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安徽沿河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工业源氨氮、氮氧化物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居全国前列。
由于沿河、沿湖的影响,去年安徽亳州、宿州、阜阳、淮南、巢湖、界首和桐城7个市水源地水质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15日,记者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今年的统计数据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巢湖、阜阳两地和桐城3市连续10个月水质污染超标,亳州市只有一次实现水质达标。
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只有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两项。因此,不少环保人士都呼吁,应该把更多的污染物纳入减排控制体系中去,以全面改善整体生态环境。
十二五
让氨氮、氮氧化物“伏法”
导致酸雨的不断“光临”、水源地水质不见好转,氨氮、氮氧化物两个“罪魁祸首”能否“就法”?15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十二五”安徽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将主要污染物扩大至四项,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并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安徽将着力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全面排查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集中开展沿江沿河沿湖化工企业综合整治。
据了解,2015年,安徽将实现建立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明显减少,杜绝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等目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