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新城实施清水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江苏省无锡市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十大示范工程之一的太湖(蠡湖)新城清水流域建设日前全面启动,标志着无锡市太湖治理迈上新台阶。
记者从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动员会上了解到,“清水流域”建设确定了七大类、258个项目,计划投资102.4亿元。其中,控源截污、水系优化、生态修复将是重中之重。到2012年,这个地区计划投资百亿元,建成一座占地180平方公里的新城——这里污水进管网、雨水有出路、河道全整治、水系全贯通、清水遍地流、环境有改善、生态得恢复,成为国内具有示范效应的清水流域。为实现上述目标,无锡人将使出十八般武艺。
提水质 引外水促流动
水系的调整优化,被置于流域治理的先发阵容优先实施。记者了解到,当前太湖水位呈持续下降态势,迫近3米。而根据无锡长期以来积累的治水经验,太湖水位高低并不仅仅只是汛期防洪排涝的一个警戒线,更对区域水质等产生深远影响。
近几年来,太湖水位常年保持在3米以上。关于太湖水位的维持,无锡通常采取的一个方法就是调水引流。调水引流是一个水利专业名词,通常是用来解决紧急污染事件的应急手段,对无锡而言,这已成为水治理的常规手段之一,主要作用是引清释污,促进水体流动。这一手段同样也将被广泛应用于180平方公里清水流域的建设中。
日前,承担调水引流的水利部门给太湖(蠡湖)新城180平方公里的河道开出了这样一份“诊断书”:河网密布,且规模较小,落差不大,淤积严重,布局不尽合理,加上长期人为开发影响,总体水系不畅,流动性差,水面率不足,生态退化,局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因此,这一区域内太湖新城123条规划河道及蠡湖新城27条规划河道将动大手术,涉及水系优化、引流活水和河道整治一揽子计划,水系全面贯通,配合调水引流工程将区域外水体引入新城,促进水体流动。太湖新城引水工程共设置闸站23座,蠡湖新城引水工程共设置闸站14座。
根据清水流域治理3年行动计划,到2012年,这一区域水质将实现明显改善:所有河道消灭劣Ⅴ类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其中蠡湖湖体水质将力争达到Ⅲ类;建成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成“水优、水活、水清、水美”,“人、城、河、湖”和谐共生的清水流域。
清淤泥 就近堆巧消化
流水不腐,但前提是要清除河道淤泥。但是太湖(蠡湖)新城河道淤积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水系优化计划测算,太湖新城河道需清淤430万立方米,蠡湖新城河道需清淤47.3万立方米。
如此庞大的淤泥量要何处去安置?这是一个比清淤本身更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工程车外运?抛撒滴漏,甚至会不会跟去年的建筑泥浆一样,由于无良建筑商的偷排,而淤积起一座“人工岛”?而无锡新区的经验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太科园区域通过地形调整,就地消化的方法巧妙地处理了土方。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提出,能不能参照发达国家那样处理土方呢?在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考察时,令大家惊讶的是高速公路两旁没有隔音屏障,而是一个个高达3~5米的土堆充当隔音吸尘之用,这些土堆就来自于工程土方。
据了解,如今在环太湖高速公路沿线已经开始采用发达国家经验来处理工程土方。那么太湖(蠡湖)新城河道清淤产生的巨大土方量能不能也通过就近堆积的方式进行消化呢?新城范围内有多处湿地公园,淤泥能不能就近在湿地堆积,形成小岛等景观?新城内一些低洼地区,能不能通过淤泥堆积来改善地势,避免汛期危险?这些疑问将会在工程进一步的实施中得到回答。
治污染 调结构控源头
调整产业结构在清水流域建设工程实施中也至关重要。据了解,在未来3年内,在区域涉及的滨湖区和新区太科园地区内,排污不达标企业将陆续被迁出,而新入驻企业门槛将被抬高,新兴产业、低污染也将成为招商引资新标准。
同时,无锡还将进一步加大控源截污的力度,在完成现有339个排水达标区建设的基础上,将按照全覆盖标准,重新划分排水达标区,新增183个排水达标区,将实现更为严格、更为精细化的截污;对保留村庄进行污水接管或建设点源治理设施,建设污水主干管122公里;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建设5万吨/日的再生水回用示范工程项目、10公里中水主管网和0.4万吨/日再生水供水站,并扩建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
据介绍,太湖新城水生态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污水管网已全面覆盖整个新城区域;张庄巷河、闪溪河等10条老河道完成整治,新城原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形成了5万吨/月的中水利用规模,中水管道延伸到尚贤河湿地和金匮公园,还将进一步向中瑞生态城延伸。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