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设一流人居环境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96.6%
海南稳步推进生态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一流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以控制增量、削减存量、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力推动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近日,海南省副省长李国梁代表省政府对国家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组做“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汇报时如是说。
据了解,海南省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2家,成为全国第十个实现污水处理厂县县通水的省。“十一五”以来,全省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实现脱硫,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优良天数比例达100%,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健春1月13日在出席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时表示,“十一五”期间,海南环保工作扎实推进。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整个海南省依旧保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良好状态。
举全力建设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是海南省化学需氧量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海南化学需氧量减排的关键。“十一五”期间,海南规划建设28个污水处理项目,实现每个市县最少建一家污水处理厂。
为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海南省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建设问责制,对项目进展缓慢、未能按省政府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市县,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曝光、黄牌警告、项目和建设用地限批等处理措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5年间,经全省各职能部门联合督察与推动,海南省已有22家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成为全国第十个实现污水处理厂县县通水的省份。
此外,针对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规模小、分布零散情况,海南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使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成人工湿地处理设施34个,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两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约860吨,为海南省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探索出新路子。
记者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了解到,海南省要求各市县坚持厂网并举,加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目前,海口市已完成中心泵站的扩容施工,三亚市扩大了市中心区的管网服务范围,污水处理厂管网收集能力和新增处理能力均得到进一步提高。
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
为提高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水平,海南省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力度,推进原有工业项目升级改造,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6.6%。目前,全省所有制糖企业全部实施了无滤布新工艺技改工程,大大减少了制糖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
据介绍,19家橡胶加工厂完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洋浦金海浆纸厂投资6000多万元对制浆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改造。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完善废水处理循环系统,增加中水回用量,废水实现零排放。华能海口电厂对冲灰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为保障排污企业稳定达标,海南省加大对造纸、制糖、橡胶、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环境执法力度。“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3.5万人(次),检查企业1.3万家(次),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29件,处罚环境违法企业94家,挂牌督办84家,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30家,保障了排污企业稳定达标。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海南省加大对民营小橡胶、小淀粉、立窑水泥、小制糖和小造纸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在西部工业区集中上马新兴工业,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
“十一五”期间,海南累计淘汰立窑水泥生产能力319.8万吨,并关停部分小糖厂、小炼钢、小造纸和燃煤发电机组;淘汰实心黏土砖窑199座;将全省农垦系统87家胶厂整合成16家上规模的新型胶厂。
“十一五”以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优良天数比例达100%,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常年均在低水平线下波动,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记者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获悉,为加强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管理,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分别建设了省级、海口市和三亚市3个监控中心。组织80家重点污染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各监控中心进行联网,从而有效监控企业污染源的排放。
陈健春指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海南将认真按照环保规划的发展方向,加快制定适合自身要求的规划方案,将投资262亿元用于环保项目建设,推动环保工作继续前行。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海南将在保持现有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大力提高污水处理厂管理水平,加大重点行业环保督察力度,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燃煤电厂监管,推进行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