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将建首座垃圾分类处理厂 5年内普及推广垃圾分类收集
【核心提示】居民在家里给垃圾做了分类,可还是混在一起运输,堆在一处填埋、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这样的局面将在“十二五”期间彻底改变。未来5年,我市(厦门市,下同)要逐步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拣处理系统,垃圾分类收集要实现全面普及推广。我市首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正在岛内后坑建设,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今年5月将初步调试,年内投用。昨日上午,记者走进工地,直击这个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
![]() |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效果图 |
厦门十二五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点
1.新建扩建一批污水厂,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完善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海沧(西部)垃圾处理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
2.完善500千伏等高压变输电体系,加大岛外各区变电站布点力度,初步形成“岛内双链拉手,岛外三片环网,进岛四个通道”供电框架,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3.衔接国家西气东输三线入厦,建设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连接集美、翔安两门站高压供气系统,建设集美门站至同安调压站高压管线,建设一批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市首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占地7.6万平方米,可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800吨。该厂是以BOT方式(投资—运营—移交)融资建设的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分为两大部分: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与有机垃圾处理中心。
生活垃圾分拣中心:
各种垃圾“待遇”不同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已基本成形,巨大的钢结构厂房伫立在工地一角。在分拣中心厂区的正中,两个巨大的车厢状设备引起记者的注意,这大家伙还配备有自动传输带。“这是垃圾分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滚筒筛”,施工现场负责人盛荣兴告诉记者,这个设施就像大筛子一样,把生活垃圾按照体积大小进行粗分。如同普通的筛子一样,滚筒筛也有筛孔,能够通过筛孔的体积小的垃圾,通过传输带自动进入下一道分拣程序,而不能通过筛孔的垃圾则通过人工分拣进行分类处理。
盛荣兴说,今后在分拣中心内,通过机械分拣和人工分拣,生活垃圾被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以餐厨垃圾为主的有机垃圾、可燃烧物以及不可燃烧和回收的大件固体垃圾和建筑垃圾。
完成分类的垃圾将得到不同的“待遇”:可回收物自然是进行资源再利用;可燃物如树枝等,就直接送到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于焚烧发电,这样一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并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几率;像渣土、建筑垃圾这类难以利用的垃圾,就送到后坑垃圾中转站,经过压缩后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最后一部分有机垃圾,如剩饭剩菜、瓜皮果核等就要被送进有机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深造”了。
![]() |
在建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厂。 |
有机垃圾处理中心:
设备先进过程环保
“我们已经从德国订购了一套目前最先进的有机垃圾处理设备,一切顺利的话,下半年就可进行安装”。盛荣兴介绍说,在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内,剩饭剩菜等垃圾被送进厌氧发酵罐,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经过脱水、过滤、增压等预处理后,进入发电机组,成为发电的原料。经过处理后的残渣量只有不到原来有机垃圾的10%。
有机垃圾的处理过程是非常环保的,不仅发酵过程全封闭——在密封的罐体中进行,就连有机垃圾处理中心的厂房都是全密闭的,所有处理过程都是全负压式的。所以不用担心有机垃圾的臭味会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
盛荣兴说:“有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市民的垃圾分类工作就不会再是无用功了。今后市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后,市政部门再配套相应的分类运输车辆,那么我们的分类处理厂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