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5年6000万治理小流域
近日,记者从涪陵区获悉,五年时间,该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整治为重点,投入6235万元,共实施了16条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斐然,新增稳产高产良田4000余亩、经果林29750亩,不仅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更优美,还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增加了1100元。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以实施的16条小流域地区为例,共涉及江北、李渡、崇义、百胜、珍溪等8个街道(乡镇)、59个村,土地总面积为351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62.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近75%。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这些地区土壤贫瘠、生态恶化,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五年来,涪陵区整合了各类资金6235万元用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涪陵区水务局副局长石鹏介绍,这些项目不仅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和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项目,还有世行贷款、欧盟赠款等水土保持项目,大量的资金投入,帮助治理区域进行了坡改梯、种植经果林和防护林、兴建水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前我们这地方土地很贫瘠,人均耕地不多,种地效益不好,村里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涪陵区白涛街道柏林村村民周策良介绍,因该村大部分都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地,长期的雨水冲刷使土壤越来越贫瘠,全村水田加起来只有3亩。
2005年起,涪陵区开始在柏林村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不仅用石头堆砌起了标准的梯田,还大量修建蓄水池、耕作便道、灌溉渠等,硬生生地在贫瘠的土地上改出了300亩水田,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农民每亩地的收入增加了近800元。
目前,涪陵区16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已经有9条通过了验收,治理区人均稳产高产基本农田达0.81亩,年增加粮食产量82万公斤,共为农民增加收入3652万元。农业人均经果林由治理前的0.02亩提高到0.2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2713元上升到3383元。
同时,大规模的综合治理,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62.35平方公里减少到治理后的196.78平方公里,减少25%;泥沙流失量由治理前的每年66.11万吨减少到治理后的22.84万吨,减少43.27万吨,减少量占治理前总流失量的65.5%。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