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淹城凸显“大城市病”
据新华社电 几年前,记者曾经在国际车展上看到一款水陆两用概念车,当时认为这车没有量产前景,但几天前北京一场暴雨凸显出这种水陆两栖车的作用——它可以直接游过被几米深的积水淹没的桥区。
虽然这只是个幽默,但北京、武汉、杭州、上海近期遭遇暴雨时道路严重积水、部分轨道交通进水、漏雨乃至停运等现象暴露了大城市应对强降水能力的不足。而从预警机制、应急机制的角度反思,预警缺乏针对性、应急缺乏有效性、小汽车过分依赖环路交通、公交脆弱不堪等“大城市病”,在暴雨面前暴露无遗。
在北京23日下午的那场强降雨中,有电台主持人呼吁市民优先通过公交出行,这本是好意,然而实际情况是,当时北京地铁13号线、亦庄线、1号线等3条地铁线被迫维持区间运行,地面7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很可能进退维谷被困,或者不得不临时改变线路或改为步行,其窘境可想而知。
其实近些年,公交优先战略已经成为北京等大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但遗憾的是,在暴雨的考验中,诸多大城市的公交尤其是地铁轨道交通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
记者注意到,从23日15时左右开始,北京市有关部门在短时间连发3道预警信号。抛开这些预警的有效传播力如何不谈,人们其实更关注抽象符号背后的实际隐患可能:例如,北京主要桥区的积水深度,城区井盖被反涌推开的可能性等。
媒体报道,23日由于瞬时雨量过大导致井盖发生反涌,两名推车男子落入了水流湍急的排水井中,目前遗体已经被找到。对此谁应当负责?目前,我们没有听到哪个部门的道歉声。
说到底,“百年一遇”“十年一遇”等客观条件人们不难理解,人们更希望有关部门面对暴雨测试出的“大城市病”,能够坦诚地针对管理上暴露出的不足对市民说声道歉,并尽快拿出整改措施,保证下次、下下次强降雨时不会重蹈覆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