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参与中品味环境信息公开
近十几年以来,人们谈论起近十几年以来,人们谈论起淮河污染,不能不谈沙颍河;而谈起沙颍河,必定要谈论起莲花味精。亚洲第一的味精产量和淮河流域污染大户的显赫地位,使莲花味精早已是闻名遐尔。在淮河水污染治理的这十几年内,人们对莲花味精排放污染的抱怨、指责接连不断。如今,淮河流域已被列入四大“流域限批”之中,在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公布的38家重点污染企业名单中,却找不到“莲花味精”的踪影,这一现象令人大为不解。,不能不谈沙颍河;而谈起沙颍河,必定要谈论起莲花味精。亚洲第一的味精产量和淮河流域污染大户的显赫地位,使莲花味精早已是闻名遐尔。在淮河水污染治理的这十几年内,人们对莲花味精排放污染的抱怨、指责接连不断。如今,淮河流域已被列入四大“流域限批”之中,在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公布的38家重点污染企业名单中,却找不到“莲花味精”的踪影,这一现象令人大为不解。莲花怎么了―――
污染大户却不在重点整改企业名单之列,其个中原委,只有“莲花味精”和“淮河卫士”最清楚。
公众参与走近莲花
莲花在淮河流域的企业中,留给人的印象是“一大、二老、三污染”。在莲花发展之前,淮河清澈而美丽,在人们的语言中,根本没有“污染”这个词汇。后来莲花发展了,人们认识了莲花,也认识了污染,往往把莲花和污染联系在一起说话。快速的发展使莲花声名远播,这种发展带来的污染也随之扩散,尤其是随着淮河的水体向远方扩散。
应当说当地的公众对莲花是有好感的,在一个贫困地区,她解决了近两万人的就业问题,这关系到近10万人的生计和当地的经济繁荣。然而,持续的超标排放污染物使人们不堪忍受,人们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切,但这种排放却愈演愈烈,人们对莲花的美好感情趋向反面。
使当地人记忆犹新的是,曾经接连发生这样的事情,莲花的排污口被封堵了、道路被断了,更直接的冲突也时有发生,这些事皆为当地民众自发而为。这就是公众参与吗?回答或许是肯定的――但这种参与的方式效果是很不理想的,甚至是无果的。对这种参与方式企业是抗拒的,政府是反对的,对莲花的挂牌“重点保护”就是反对的举措之一。
公众需要理智的、有序的参与,组织起来才是最好的参与方式。
2001年,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诞生,从此,组织有序的公众参与活动走近了莲花。
环境信息的越位与对峙
公众参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对象是公众,公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同时,公众还要对公开的环境信息行使监督权。开展淮河治污工作以来,针对淮河污染问题的信息传递、公布、一直存在诸多问题,这个问题一时成为淮河水污染问题的热点。97 达标,2000年水质变清的治理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淮河水污染在加剧,以至于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信息需要向公众公开和向上级传达。但当时传达信息的渠道并不畅通,地方有关部门并没有把真实信息积极有效地传达与公开,更为严重的是,以虚假信息蒙混过关的事例屡屡发生。而公众掌握的信息却是真实的,但缺乏快捷的,有效的表达渠道。也就是说,表达渠道的不通畅,造成信息的不真实、不对称。所以当时就出现了“莲花治污零排放”,排放的污水能养鱼,再加上莲花老总当着众多上级官员的面舀起处理过的“污染水”就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扬研究员曾发表文章斥“莲花老总喝水事件”),使这种虚假信息占据主导地位多少年,其后果就是延缓了淮河水污染的治理进度,加剧了后来的污染态势。
真假信息对峙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多年,其真正原因则是这种信息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带有浓重的利益趋向。2000年以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积极有序的调研和情况反映,打通了信息上传渠道;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更加快了信息的上传速度和传播的广泛程度,环保总局也亲临第一线,于2003年查清了淮河流域污染企业超标排放和偷排污染的实情,做出了对莲花罚款1000万元、对莲花老总罚款5万元、撤消当地市环保局局长职务的处罚决定。
环境信息复位后的公众参与
环境信息终于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为后来的信息沟通、信息上传、信息公开创造了条件。2004年,淮河水污染持续攀高,7月中旬在淮河干流形成155公里的“黑色污染团”。这种污染团过去曾多次发生,但最多也只有70公里上下。此时恰逢淮河水污染治理的第十个年头,国家为治理淮河水污染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因此,淮河水污染治理问题再次引起了全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人们也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莲花身上。我们加紧对各大排污口的监控,同时,与地方环境保护局加强沟通与协作。这时我们发现,从一些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冒出刺鼻的臭味,但地方环保局却说这个水是通过治理已经达标了。我们遂提出要求将他们检测的数据公开,结果发现COD确已达标,但氨氮却在100mg/L以上――这就是臭味的来源。我们质疑:这种水也叫“达标”?环保局则有理有据:“目前国家对氨氮的排放没有硬性指标,今后我们可以建议把氨氮的控制指标定在 70mg/L,就这还不知道企业能不能接受”。由此我们得知,原来对污染物质的控制指标企业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这种正在冒着臭气的所谓达标水,原来是企业和环保部门讨价还价的结果,我们向环保局、企业明确表示:“对这样的达标水,我们不认可。对污染物监控指标的制定,应当以不危害人的健康为标准,否则,我们也不会认可”!我们将这种要求也向国家环保总局做了多次表述。
为了强调“以人为本”,呼唤出台更加符合人性化的污染控制指标体系,我们拿出淮河沿岸的癌症村和对其进行生态补偿说事儿;新闻媒体的跟踪报道,更对莲花形成巨大压力。但当时在全国对氨氮尚无彻底的治理措施,如何持续发展?莲花处在十字路口。
信息公开与耐人寻味的变化
我们希望莲花发生根本的转变,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条必由之路。从2004年开始,我们与莲花的对话接触更加频繁,公众监督、绿色诚信、环境信息公开、治理措施的落实是我们的主要话题。毫无疑问,莲花的发展道路需要重新定位。此时的莲花进行了领导班子“大洗牌”,为实现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莲花的转变首先从这里着手,把制造味精剩余的废弃物浓缩后生产成颗粒复合肥,而在过去,这些废弃物全部排入水体,造成了河流的污染;他们还进行了生产工艺的改革,把生产一吨味精耗费150吨水降低为20吨;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开展科技攻关,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了污水处理中最顽固的氨氮治理问题,所排放污水中氨氮的含量由过去的100mg/L以上降低为5mg/L以下,这在全国尚属创新,同时实行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治理程序,将所有污染水通过密闭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做严格的净化处理,做到了“污水不落地”和达标排放。污水排放总量由过去的12万吨/日,降低为1。2万吨/日。莲花朝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逐渐恢复了活力,从环境危机中走向光明的彼岸,仿佛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公众和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主体,最终将走向和谐。我们和莲花的关系正好是一个例证。《环境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使公众行使监督权有了依据和规范。我们按照《环境信息公开条例》的规范,要求莲花公开环境信息,莲花及时的予以响应;我们针对其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进行核实监督,使公众参与和环境信息公开更加全面、具体和规范。更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公众和企业的目标、任务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实现和谐也是我们必须共同完成的一项历史使命
说起公众参与,最令一部分人担心的是能否和谐与稳定的问题。在经历多年的公众参与实践之后,我们深深体会到:针锋相对是必要的,剑拔弩张也是可能发生的,这些在促使企业转变的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于促进转变都是有益的。。。。。。企业一旦转变观念,走向生态文明,双方的和谐更是必然的。
当淮河流域实施“限批”之时,外界纷纷议论:看来莲花要关闭了!
莲花的老总们却表现出久违了的泰然自若:我们得益于前几年的环保压力,治理污染动手早见效早,企业环保工作做好了,底盘就硬实;这几年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填坑”(为企业过去所欠的环境帐“埋单”)。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使我们从政府部门的重点,新闻媒体的焦点,环保部门的难点,人民群众的热点,转变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
在莲花实现转变的过程中,还有一支小插曲令人品味: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多年的“日本味之素”没有和莲花一起实现转变,或许他们感觉到这里的环境资源已经耗尽,于是在2005年从莲花撤资,由淮河流域开到长江流域和环保“藏猫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