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筑垃圾减排利用条例实施首月陷“尴尬”
今年10月1日,《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深圳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建筑垃圾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处置,并实行“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深圳在建筑废弃物处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然而,在新条例刚刚“满月”的日子,当记者来到深圳三大建筑垃圾填埋场之一——塘朗山建筑垃圾填埋场时,一车车建筑垃圾仍在这里倾倒,被白蒙蒙扬尘包裹的“垃圾山”甚至直逼建在山顶的专门“吃垃圾”、进行建筑废料再生利用的厂房。
早已饱和的龙岗、宝安填埋场,提前四年超标受纳的塘朗山填埋场,深圳的建筑垃圾仍在“围城”!
超前的立法理念为何未能换来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实效?走出了循环经济全国“第一步”的深圳正陷入现实的尴尬境地……
现状:再生技术“大胃王日吃建筑垃圾2000吨
据深圳官方资料显示,在2008年以前,深圳市建筑垃圾除了自发的建设工程回填利用和填海外,均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2008年8月,深圳首次引进了可以“吃垃圾吐建材”变废为宝的新技术,开始对建筑废料再生利用。
经深圳市委、市政府协调,在南山区西丽的塘朗山建筑垃圾填埋场旁,深圳市华威建材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起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建筑废料再生利用厂房。
公司总经理邹国营告诉记者,该厂对砖渣、瓦砾、碎石、批灰块日处理量可达800吨(单班),而纯混凝土日处理量可达1200吨,这样该厂每天可“吃”掉建筑垃圾2000吨,每天可生产1000立方米环保砖和再生辅料(其中多型号环保标砖60万块)。“现在,我们通过这套再生利用技术,基本上可以将每天新运进塘朗山填埋场的建筑垃圾全部消化完毕,对塘朗山历史建筑垃圾的消化也已经开始了。”邹国营有些自豪地说。
乱石烂砖怎样再获新生?
10月底,记者在建筑废料再生利用的厂房,亲眼见证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神奇”过程。
位于垃圾填埋场的厂房外墙张着大口,连接着一个硕大的铁质受纳口和传送带。一名工人对堆放在身旁的建筑垃圾进行人工再分拣。在此之前,这些建筑垃圾在堆场处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人工分拣、有机物分类以及去泥处理。而此时,该工人再次将木头、玻璃等大件分拣出来。
走入厂房内,只见一名工人在传送带的起始端忙碌,他一手将从破碎机里输送出来的初步建筑废料碎粒放平,一手持锤头将可见的大废料随机再敲碎。
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工人所站处的大机器有两个小出口,一个是磁选废料出口,即通过磁性技术将建筑废料中的金属物质吸附筛选出来利用;一个是风选废料出口,即通过鼓风技术将建筑废料中较轻质的木屑、纸屑等剔除出来。这样,经过第一次粉碎和筛拣的建筑废料已初步达到可再利用的条件。
经过二级破碎、细分后,废料碎粒更细小了。随后,机器根据废料细末的情况开始添加水泥、水、添加剂等,搅拌均匀。一个工人站在机器旁查看进料的情况,只见他们轻按按钮,“咔嚓”一声,模具落起之后十多块形状规整的实心标砖成形出品了。
困境:
1 成本高售价低竞争力弱
记者来到厂房外环保砖成品堆场,看到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堆场密密实实地堆满了各种型号的标砖,场景颇为壮观。“积压严重呀!”邹国营的叹气声打断了记者对再生技术绿色生活的憧憬。
“从去年8月至今,我们已经生产了4000多万块各种环保标砖,但标砖成品的销售近两个月才慢慢好转,目前每个月能卖出约400万块标砖。” 他说,还有电费、人工成本、机器折旧等消耗,生产再生砖的技术比普通砖要复杂,成本更高,但是每块再生砖的售价也仅0.2元,与普通砖价格差不多,在市场上没有明显的竞争力。
按照刚实施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道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优先选用建筑废弃物作为路基垫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非承重结构部位施工,应当在同等价格以及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有法律的护航,再生砖进入市场还是这么难吗?
“真的难。”邹国营表示,目前他们的再生砖仅在政府工程推广得较好,如市政广场工程用砖等,“好像再生砖是用建筑垃圾做的,也是垃圾,这样误解很要命。”邹国营无奈地说。
2 “无条件搬迁”绑住手脚
记者随后查看了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于2007年9月24日出具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其第九条写明:“该项目所选地址为临时用地,如遇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应无条件搬迁。”
“这正是最让我们头疼的。”该厂总经理助理刘孟春对记者说,目前,该建筑废料再生利用技术已被中信深圳投资集团“相中”,决定对华威建材控股,加大投资、扩大生产。
“再生砖生产成本稍高,只有规模经营才可能产生效益,消耗掉更多的建筑垃圾,可‘临时建筑’、‘无条件搬迁’两大限制就像两块悬在头顶的石头,让人不敢放开手干呀!”中信深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利用发展中心主任陈添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信投资控股华威建材的手续确实已基本办妥。可是,“无条件搬迁”让厂房成了“临时建筑”,厂房不能抵押贷款,生产受限。
3新增填埋场“抢生意”?
“技术有、资金有、规划也做好了,可是法律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旁边新的填埋场又规划了,建筑垃圾处理又要回到填埋的老路上去了。”邹国营有些担心地对记者说,就在塘朗山东西两侧,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又规划了“新屋围”和“下围岭”两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建筑废料的简单填埋又要开始了。“明明建筑垃圾山可以逐渐被‘吃’掉,还可产出再生砖、预拌砂浆等再生品,为何还要将填埋场扩容?”他说。
声音: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法制研究所所长周成新:应扶持环保产业
因为华威建材的生产线在塘朗山上,属深圳市生态控制线内,在控制线只允许建设市政项目。而建筑废料再生利用生产线是算不算市政设施,还是个大问题。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法制研究所所长周成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消化建筑垃圾产建材是一个循环经济倡导的好产业,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持。因为是先有填埋场、后有生态线,所以他建议必要时市政府可就此环保产业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
“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获得者杨阳腾:实践中应敢于创新
多年关注城市垃圾处理、曾获“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的资深记者杨阳腾对本报记者说:“减少对天然原材料的使用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深圳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具体实践中应敢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具深圳特色的环保再生路。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高俊合:建筑垃圾再利用不难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博士后高俊合对记者说,实际上,建筑垃圾不同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它经过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过程就可资源化利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