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收粮食边埋草 环保收割机“牛”!
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退役铁道老兵历经12年潜心钻研,终于造出了解决世界环保难题的 “埋草收割机”。田间操作试验表明,收割机所到之处,粮食收割脱离装袋了,而下面的草桩不经意间同时被悄然粉碎并埋入了已翻耕犁散的土壤之中,无需再收割秸秆,无需再焚烧“狼烟四起”,困扰政府和农户多年的环保难题顷刻化解……
发明萌芽 一次闲谈激发梦想
这项“埋草收割”技术的发明人名叫郭家松,今年刚满50岁。昨日上午,在绵阳市区其简陋的家,记者了解到这项荣获“中国发明协会金奖”的技术苦苦研究的前后经过。
郭家松19岁参军入伍,成为铁道兵北京地铁部队一家兵工厂的材料员,6年时间里,他迷上了机械技术。
退役后,郭家松到了一家汽车配件销售公司。在一次与汽车配件生产厂老板谈话时偶然得知,联合收割机收水稻损失率高是世界性难题,多国专家久攻不破,以及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影响地球变暖因素之一。自己酷爱机械,能否把二者综合起来制作一种收割机械加以解决?
技术攻关 3年完成理论设计
郭家松首先着手钻研克服水稻损失率高的方法,他找来联合收割机的机械图纸仔细琢磨,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降低收割机稻麦损失率的理论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随后又开始琢磨秸秆问题。国家一直在提倡、支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有机肥,既环保又改良土壤,一直苦于没有更为适用的科学技术。“埋草”的核心技术是做到收粮排草便于掩埋,在收获技术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对原有收割机械在排草基础上进行结构创新设计才有可能便于排草掩埋。三年之后,郭家松的理论设计完成了。
渴望入市 发明早点发挥效益
有了完整的理论设计,接下来就是制作模型、制作样机进入田间试验阶段。没有资金,郭家松就带着自己的设计图纸四处求助,寻找合作伙伴,好不容易,有企业愿意投入资金“摸着石头过河了”,郭家松欣喜若狂,与工人师傅们没日没夜地在车间制作零配件,组装样机,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往田间地头调试。
经过反复试验,郭家松又突破了在田间操作时使用橡胶轮胎的局限性和钢制履带在公路上行驶的局限性等多个技术难点,实现了轮胎与履带兼备的创新设计。在收割技术指标方面,他发明的“埋草收割”机械克服了水稻损失率高的问题,国家标准损失率≤3.5%,而他的损失指标≤1.29%。
而今,郭家松最渴望的是有大资金介入进入批量生产,让这一优秀技术发挥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