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北京好空气 奥运后环保力度只加大不减少
2008年8月7日,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前一天, 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情人节。地铁呼家楼站出口,作为奥运会志愿者的王大爷若有所思地望着天空说:“立秋了,北京天气好的时候就要来了。”随着夜晚蟋蟀鸣声的增强,北京人做好了迎接秋天的准备。到了夜晚,出来散步的人们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尽情地呼吸着开始降温的空气。
在此之前,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受到来自外界的质疑:北京的环境真的治理好了吗?北京兑现事先的承诺了吗?
一周以后,秋天的气息已经席卷整个京城,彻底洗却了夏天的闷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走在街上,看见的是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婆娑的树影和北京人善意的微笑。
自从奥运会开赛以来,各国运动员和在北京生活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眼睛验证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迈阿密先驱》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爱尔兰马拉松运动员保利娜·柯利说:“比赛之前我已经准备好应对潮湿闷热的天气,但是一场小雨让比赛条件变得完美。”文章提到,作为曾经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北京奥组委表示遇到恶劣天气和大雾时,一些比赛将会采取中断推迟的措施。可实际上这些措施没来得及采用,相反,一些长跑运动员对于北京洁净的空气感到十分惊讶。一名纳米比亚的长跑运动员贝娅塔·奈甘博说,她在4月时到过北京,那时的天气让她感到不适,她说:“我感到很惊讶,现在的天气这么好,空气质量完全不同,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纽约时报》也认为,除了采取很多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无风的天气也阻止了城区外的工厂产生的污染气体进入北京。而奥运会前出现的一天比一天好的空气质量,和纽约市空气良好时的日子很像。
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环境系的大学生简斯·鲍尔,专业方向是研究各国政府对当地气候的治理,他为了自己的课题在2008年五月下旬来到了北京。他告诉《北京科技报》:“在北京的经历非常棒。因为我的专业,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住的城市。说实话,比较起我在旅行中遇到的各个城市,北京现在的空气质量绝对不能算差,事实上还相当不错。诚然,我没有带着精密仪器来测量北京的空气,但是我觉得空气好不好,最重要的是人的感觉不是吗?我的肺有些问题,可如果来北京我都不需要戴口罩的话,我相信运动员们也没这个必要,我相信各国运动员都会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2001年起就从美国费城来到北京定居的布兰登,则相对更有“发言权”:“来北京的六年里,我亲眼目睹着北京的空气变得越来越透明,这个城市的改变令你难以想象。”同样在北京居住了很久的英国电影制作爱好者萨克斯说:“北京这十年来对空气的治理让人惊讶,关闭和有效地控制污染源让这里变得干净又漂亮。实际上我觉得北京只是运气不好,尽管它的治理很有成效,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气候变化情况,北京最好的时候是在八月下旬和九月,如果奥运会推迟三周,不会有任何人质疑这里的空气。”
污染大气影响运动员成绩
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污染的大气对运动员的心情和成绩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研究污染对运动员影响的专家肯尼斯·兰道尔进行了一项实验,一些公路自行车和长跑选手同意在他设置好的两间屋子里进行6分钟最大化运动量的运动,两间屋子分别是洁净空气和受到污染的空气环境。第一次的实验中运动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第二次,减少了1分钟运动量后,受污染房间的运动员称没有感觉到运动量的减少。显然干净的空气让他们能够有效地吸入氧气。而被污染的空气会让人心情变得糟糕,情绪低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悬浮颗粒物影响的人士包括慢性肺部及心脏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老年人及儿童。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显然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是否会受到传说中的北京扬尘天气的影响。激动人心的开幕式之后,《纽约时报》的报道中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在进入奥运年以来,北京地区的空气似乎一直处在一个2周循环的趋势之下。开幕式迎来一个好的天气,虽然接下来是几个雨天,但是后面还有转好的机会。
艰难选择 关闭污染工厂
北京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告诉《北京科技报》,北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已经履行了承诺。北京付出了代价,也收到了回报。当纽约市政府还在为如何劝说那些与能源密切相关的企业迁离头痛时,北京已经迅速在经济利益和环保中做出了抉择。
2005年7月,首钢最先停工的5号高炉的工人们自发地排成一队,向他们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依依惜别,他们马上就要迁往河北的曹妃甸,离开他们曾经工作生活的北京。而在今后的几年后,所有的高炉都会迎来它们的退休之日,到2010年,它们和它们的主人将彻底撤出北京。
作为上缴年利税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1/20的聚宝盆,首钢在经济利益方面对北京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十年前开始,首钢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1998年,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报告中,北京成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有人这样描述:“站在高处,以首钢为中心,有一个黑雾盖子,阴沉沉地盖着北京。”1999年,开始有人大代表提出,为了有助于申奥,首钢必须搬迁。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前来北京视察的奥运会协调委员会成员们亲眼看到了首钢上空的黑色雾气,经过2年激烈的论证,2003年,首钢搬迁的方案被上报国务院。
“我的家人都在北京,以后两头跑麻烦太多了,但是没办法,谁让咱们污染大呢?领导和大家一起挖空心思想着怎么环保,可是最后还是搬了,奥运最大嘛。”一名首钢职工对此表示理解。
随同首钢一起列入搬迁计划表的,还有北京百余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工厂,以及与它们一起离开的众多职工。在这些企业相继停工之后,北京上空的“黑盖子”也悄悄揭了下去。
那么多私车怎么办?
除了牺牲经济利益来换取蓝天的长远计划之外,北京在控制交通排放方面更是重拳出击。张明英告诉《北京科技报》,能让人们感受最深,见效最快的环保措施莫过于严格限制汽车尾气。“历届奥运会都采用了这个办法,事实证明非常有效。”
北京的机动车增长速度非常惊人,每天都会新增一千辆左右。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难以克服的交通堵塞和尾气污染问题。
“如果不是周末,每天下午一到4点半,三环上就变成了大停车场,谁也别想走动路面温度起码能比其他地方高3摄氏度。”拥有自驾车的李萌深有感触。“单双号限行这方案出台时我还觉得挺不方便的,可是试行之后,交通状况的变好,空气变得清新,这些一下子把我的看法扭转了。”
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北京首次实行了三天交通管制,有数据显示北京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减少了40%。而2007年“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北京实行了4天单双号限行,每天大约停驶机动车130万辆左右。在试行期间,北京马上就迎来了连续三个“蓝天日”,空气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但是仅有限行措施出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的方案同时配合执行,环保同样是城市管理体系中的一环,需要其他方面的密切配合。
“北京的公交系统发达,新开通的两条地铁,四通八达、车辆崭新的地面公共系统,让单双号限行变得可能。这一点值得佩服,试想一下,如果让公共交通不发达的美国的马里兰州和维吉尼亚州实行单双号行驶,那会引起多大的麻烦。”美国记者安·包斯盖特在华盛顿首都天气协会的网站上撰文指出,“北京已经兑现了申办奥运时作出的承诺,而且他们从几年前就开始这样做了,非常有远见。”简斯·鲍尔也表示:“出门时,人们也都尽可能地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因为很方便,随着新地铁的开通,你几乎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我坐惯的几路车,都换成了有液晶显示的新车,有移动电视,可以随时收看奥运节目。”
实际上,北京为了加快对高排放车辆的更新淘汰,累计淘汰了近1万辆老旧公交车和5万辆老旧出租车。那些开起来冒着黑烟的旧公交车,统统被更干净更环保的新车代替。
除此之外,北京还推出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控制标准,并且改善居民们的取暖方式,想方设法减少民间燃烧煤炭数量,改良能源结构。
大家发现植被多了吧?
从1998年申办奥运开始之后,北京累计投入了1400亿人民币进行环境保护。张明英说,举个例子,我们常听说的“蓝天”这个词,指的是空气质量达标的日子。而北京的“蓝天”,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6年的241天,整整翻了一番;2007年的“蓝天”数为246天,今年北京“蓝天”的数量目标是256天,占全年的70%。沙尘天气频率也有明显的降低,随着植被增加,裸露的土地减少,北京的浮沉、扬沙现象,特别是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明显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3.2次下降到目前年均0.4次。
数字听起来是枯燥的,而老百姓们的感觉要直观的多。“前几年一到春天,准有沙尘暴。”在北京住了几十年的张姓老人回忆道,“有一次,下午2点左右天就变成了血红色,特别可怕,沙子粒儿打在脸上生疼。但是现在北京的春天,虽然也刮大风,但是没沙尘了,沙尘暴这个词儿当年挺新鲜,后来变得熟悉,再后来又陌生了。”
“我们花了大力气来让植被覆盖裸露的土地,因为扬尘是排在汽车尾气之后的第二污染杀手。”张明英说。“就算是没风的天气,汽车以高速行驶经过没有覆盖的地面,也能带起五六级的风来,土一下子就飞到空气中去了。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北京还是雾蒙蒙的,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不是沙尘,只是水雾,这是因为北京的夏天结束时,太平洋高压控制了中国北方地区,大气中湿度非常高,水气凝结在空中而形成的。”
与此相映衬,简斯·鲍尔说,夏天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城市上空,那里也是一片浓重的雾气笼罩。“仅仅从能见度上来投诉北京的空气是不公平的,你只要用力呼吸就知道那根本不是由沙子构成的,它很清新。如果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立交桥上向下观看,你不会觉得这里和纽约有什么两样,一样是明亮的阳光和高耸林立的大厦。” 简斯·鲍尔说。
而在这些林立的大厦中间,也有更多的人们在为干净的空气做着贡献。
“我们施工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这里是北京,是要开奥运的北京,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负责为北京一处住宅楼施工的河北某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在人们的印象中建筑工地总是尘土飞扬,到处弥漫着呛人的味道。而这里却与众不同,从地基里挖出来的土方都蒙上了塑料布,及时地装车运走,供工人行走的路面都进行了硬化加工,用力用鞋尖去踢才会踢起少量的浮土,驶出工地的车辆,都要经过水流细致的冲洗,避免带出工地上的土。因为这些规定的实施,尽管北京在市区内每年要有约1亿平方米的住房开工建设,但是空气质量受到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回报,在奥运开始后,来自加拿大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赖德·赫斯耶达尔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没有任何的担心,他说:“我在上周六进行6个半小时的比赛后,没有注意到任何的污染问题。虽然很多运动员赛后都想谈论这个话题,但我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的。我只是感到天气热,有些潮湿而已。”
周边城市的努力
仅仅只有北京在努力是不够的,北京周边的省市也为治理污染下了大本钱。在山西大同的同煤集团水泥厂工作了好几年的普通工人薛义,亲自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环保部门的决心。
“没办法,实在污染太大了。厂里虽然已经停产,但是领导们总觉得还有希望,跟我们一起抱着侥幸心理一直修修补补,想要复工,但是终于被强制断电了,一下子变得一片漆黑,只好彻底停下。” 薛义告诉《北京科技报》,活下来的企业则必须为达到环保目标而努力,把燃料改用天然气,进行深度改造,尽可能减少废渣,花重金完成脱硫任务。
在河北,凡是涉奥城市的周边地区,都推行了严厉的污染治理措施,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重点污染对象都被严令关停,如果达不到治理标准,奥运过后也不允许重开。一名石家庄出租车司机这样描述他的经历:“我以前开车往返于北京河北之间,中途经过郊区县城时,经常遇到沙尘漫天的情况,厉害的时候能见度不超过十米,甚至有一次我只能被迫靠边停下,因为我连前面的车都无法看清。但是现在我已经遇不到这种情况了,道路宽敞天气很好,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太行山的形状。”
河北环保局的有关人士透露,为了保证这些污染重点单位切实地执行环保措施,七个工作组被派下去定点督导,他们要从七月份一直坚守到九月份,没有机会跟家人一起收看奥运会。
有了周边城市的鼎力相助,北京今夏流动的风,格外清新宜人。
“联合治理非常重要,空气是全球性流动的,如果你释放了污染,这些污染物不会消失,它们会随着风的流动升上天空吹向其他地区,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各个地方同时治理,齐心协力,这是一项造福大众的工作。”张明英举出了其他国家的例子,“像日本,人们深知自己上空的沙灰是来自于蒙古大陆,所以很多日本志愿者就会自愿到蒙古和中国边境上来植树,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自己国家的环境。所以环保没有国界,没有地区,更没有界限。我们在奥运之前和期间采取的这些措施,也不会是暂时的,而是永久的,如果车辆尾气不达标,奥运结束后也不会被允许上路,治理不好的污染源,也没有重开的机会,我们治理才得到的宝贵成果,一定要全力保持。”
北京环保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宣布,在奥运过后,环保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少。虽然奥运期间采取的一些临时措施不会继续推行,但是可以为下一步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而其他大部分长效措施则在日后继续发挥着作用。国家在今后将依旧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并且深入研究机动车排污征收政策。国务院已下发通知,要求今后政府机关公务用车每周都停用一天。北京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筛选一批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经过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将采取关停措施。同时继续协调周边省市,共同解决华北地区的空气质量问题。同时国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整个华北的空气质量改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争取让人们永远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