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企业期盼新标准
到2010年,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我国政府已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要部分,目前生物质能发展已初具规模。
专家表示,生产成本高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来指导行业发展。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0%,能源消费总量是26.5亿吨标准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世界各国在调整能源发展战略时,开始把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摆在优先地位,列为能源利用中的重要课题,生物质能源渐渐成为各国关注热点。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生产的能源。目前可以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主要包括秸秆、林木及林木果实、禽畜粪便、有机生活垃圾和有机废渣、废水等。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实条件决定我国具备而且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能源供应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对能源供应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我国有6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每年要消耗6亿多吨标准煤的能量,其中一半的能源是靠农作物秸秆和砍伐树林获得。
据了解,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十分丰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量每年约有3.0亿tce(1吨标准煤当量),薪柴资源为1.3亿tce,加上城市有机垃圾等,资源总量近7亿tce。
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对于生物质能源产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中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正在形成。2007年9月国家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而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
专家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实际生物质能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将会达到1200万吨。
新能源代表能源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未来5年中国农村10%的农户将拥有沼气,在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的农村使用沼气将成为趋势;到2010年,中国农村沼气池用户将达到5700万户以上,占总户数的30%以上,甚至更多。
亟须突破发展瓶颈
自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记者从日前在安徽黄山召开的第二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到2010年,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物质发电达到55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达到2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100万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
我国是生物质生产大国,特别适合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我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有8亿吨,若全部开发为生物质能源,可相当于2.5亿吨煤,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农民增收6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但专家认为,成本过高等因素成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与发展制约瓶颈。
记者了解到,生物质能源的发电成本在0.9元/千瓦时左右,高于火电发电成本0.5元/千瓦时。农作物秸秆、薪柴、畜禽粪便等是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关键。生物质发电所需的秸秆、薪柴等原料,受饲料、造纸和百姓生活用薪柴制约,大规模利用也受到限制。
由于常年以来受制于技术瓶颈,生物质能成本居高不下。据了解,修建传统的沼气池费工、费时,一个6—10立方米的沼气子(目前国内流行的标准池型),总造价超过3000元,前后要一个月才能正常使用。加之传统沼气池绝大部分是砖砌的,受沼气中硫化氢的腐蚀,常常出现“一年好,二年漏,三年弃”的现象。高成本导致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率不足1/3,大多数原料被浪费掉。
中国农业大学孟庆翔教授表示,目前每年约有3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他认为,目前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需要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制、市场培育等方面下功夫。
企业希望建立标准
发展生物质能已渐渐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起来就需要有一个行业标准体系。在日前召开的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需要对生物质能源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一种有利发展的评价方法。
国务院参事石定寰指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单项技术研究多,产业标准的综合性研究少,产业发展缺乏宏观的战略指导。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路线标准体系需要把技术、经济、环境和能源问题综合考虑,建立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从现有产业技术路线中遴选出值得推广和大规模发展的产业技术。
据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张志宏介绍,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制定生物质能源产业标准,以使本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他强调,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起草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能源产业标准,同时尽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对于新的行业标准,企业也是大声疾呼。就拿非粮乙醇来说,2002年起步,经过短短几年的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具有广阔远景的产业。 2007年全国4家上规模的燃料乙醇生产公司,销售燃料乙醇共计133.2万吨,其中吉林燃料乙醇41.9万吨、河南天冠40.2万吨、安徽丰原34.9 万吨、中粮肇东16.2万吨。我国第一家获批准的非粮燃料乙醇企业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公司已于今年初投产,以木薯为主要原料,上半年已生产燃料乙醇2万多吨。
据了解,目前我国乙醇汽油已在10个省区得到推广,其中6个省封闭运行,另外4省在使用。国内没有大面积使用的原因之一是标准不齐全。至今国家仅出台了两个燃料乙醇产品相关的产品标准,分别是变性燃料乙醇标准GB18350和车用乙醇标准GB18351。
在国家标准委支持下,最近成立了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秘书处设在河南天冠公司,天冠公司已在上海张江建立了天之冠可再生能源公司,即燃料乙醇标准化研究平台。
对于目前国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生物质能发展模式,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黄其励认为,应该在“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和“不与农田争水源、不与禽畜争饲料、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多元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粮液体燃料和替代石油的生物基产品将成为战略重点。黄其励预计:再过42年,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