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送一泓清水北上
离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建成通水的期限越来越近,南水北调工程有了很大的进展,各地为了“一泓清水北上”而努力不懈;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强化水污染治理,做好“水”文章也成为共识。福建省环保厅针对紫金矿业污染汀江事件做出近千万元的行政处罚,评价不一,积极意义何在?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手段,绿色保险受到关注。
南水北调到了关键
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央视新闻联播的消息说,李克强强调,要又好又快地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把事关发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好,促进可持续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他指出,治污和环保关系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要强化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质量,各地纷纷加大了督察的力度。10月8日中国南水北调网站说,河北省保定市南水北调办应急供水安保督导组兵分两路,对向北京应急供水渠段安保值守情况进行了暗访。并就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各县(市)进行了通报、提出了要求。这一网站10月9日还报道了淮安市领导考察东线淮安市截污导流工程,充分肯定淮安市水利部门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南水北调建设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10月6日济南时报说,南水北调济南以东明渠段工程获国家批复,至此,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54个设计单元已有 48个获得批复。10月8日山东省南水北调网说,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治污和环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目前输水干线水质得到持续改善。10月9日的湖北日报说,湖北累计搬迁60余批次,丹江口水库移民任务过半。
媒体呼吁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地区利益纠纷,这主要表现在受水区与调水区之间的利益纠纷以及南水北调受水区沿线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10月9日的齐鲁晚报以“南水北调山东治污之困”为题说,经过多年努力,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治污有了极大进展,水质也有明显改善。但农业污染和航运污染,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挥之不去的阴影。齐鲁晚报的另一篇文章则认为,湿地治污大有可为。但如何让湿地农民有更高的收益?而且人工湿地属于生态项目,环保、自然保护、农业、水利,究竟该谁来管也是个难题。
当天的科技日报则报道了由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研发的利用生物浮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新模式,获“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目前已在太湖流域示范推广。
此外,光明日报刊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的文章说,从生态角度看,没有一个省像河南可以跨越4个流域,因此把它界定为生态腹地,建立中原经济区有着战略意义。
“水文章”不同凡响
水是—个区域的灵魂,水也是生态环境的核心,因此,强化水环境治理,做好“水文章”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点。本周媒体在介绍各地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展开了如何进一步做好“水文章”的讨论。
10月9日,新华网以“‘水清鱼肥’生态回归”形容松花江“十一五”治污成效显著。文章说,2006年批复并推进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06~2010年)》安排治污项目222个,总投资约134亿元,如此力度在新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大力投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让松花江继续“休养生息”。中新网等媒体及时转载。
10月11日,合肥晚报报道说,合肥大建设拉动水环境治理,“水文章”越做越精彩。如今,在南淝河两岸堤坝上垂钓的人群构成了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报道配有一幅美丽的新闻图片——市民们手擎各式鱼竿在青草碧水间怡然垂钓,画面生动和谐。据报道,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是合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5年。在持续推进大建设、全力加快城市化的同时,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把水环境治理摆在了大建设突出位置,并加大投入。
同日,《瞭望》新闻周刊刊发国家发改委智力引进办主任杜平的建议:一是提高区域或企业COD(化学需氧量)达标排放标准,对排污收费更加严格。设置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将使一些企业夜晚偷排污水的现象无所遁形。二是对水环境事业采取区别化的支持和分类管理的模式……对于重点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比如“三江”地区,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农村中小型病险水库的改造、维修,农村卫生厕所的建设,以及建立所有重点城市、重点流域、重点湖泊、近海的污染监控制度,由政府担当起责任。而对于水环境治理相关产业,则可交给市场……还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包括水环境的补偿机制。
当天,甘肃日报说,在陇东油区的石油大会战的40年时间里,油田的开发利用在带动甘肃省庆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为了“留住清水在庆阳”,庆阳市政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治水中不断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甘肃经济日报则报道了临洮县在发展中如何打响一场治水“攻坚战”。
10月12日,京报网转载了新华网的题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将强化”报道。据报道,我国在加快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还将采取6项治理措施,不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改善易灾区的生态环境,完善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本周与水相关的另一热点话题就是紫金矿业水污染被罚956.313万元。10月8日的新京报和南方日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10月9日人民网观点频道发表人民时评认为,这是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两年多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足以成为我国环境执法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绿色保险不断推进
绿色保险越来越受关注。上周,中国保险网就刊载报道指出,紫金矿业溃坝下游大量鱼死亡,应大力发展环境责任险。本周,河北省和上海市在绿色保险方面的新进展,立即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密切关注。
中国网10月8日说,河北省将在2010年底前,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实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突破,完成所选试点企业的投保。在2012年底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相对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燕赵都市报10月11日也报道说,河北高风险企业将试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发生污染事故后对受害者造成损害由保险公司依法赔偿。中广网以“河北省将在重点行业和区域试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题转载了这则消息。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日报网、东方网等也刊载了这则消息。
上海试点水域船舶污染责任险也受到关注。10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说,将按照“保本微利,兼顾保险公司和船东利益”原则,设计制定船舶污染责任保险方案。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手段,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污染防治能力,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引入商业保险机制防治污染,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由“污染末端治理”向“污染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凤凰网、新民网、人民网等立即转载了这篇文章。
此外,本周媒体还在其他方面进行了环境报道。新华每日电讯推出了题为“‘不适合生存’之地的播绿自救路”报道,告诉读者石漠化重灾区贵州关岭县板贵乡 20多年来如何向石头山挑战,当地由此在改变恶劣环境的同时改善了农民生活;科技日报刊载了主题为“我开发出太阳能光伏电池用高振实密度银粉”、副题为 “个别品种性能高于同类进口产品”的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刊载了题为“‘基础四国’第五次气候磋商提温控目标‘远低于’2度”报道;经济日报发表了“利用科技进步保障风电并网”文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