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议天津海水西调 引渤海“浇灌”塔克拉玛干
11月5日,从乌鲁木齐市召开的“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传来一个好消息,根据科学家的考察和设想,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缺水现状,可以通过“海水西调”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如果这一项目被采纳,不久的将来,或许天津就是向西部城市供水的“总截门”。
新疆缺水 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宝新接受独家深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当地民间最大的经济、文化研究机构,他们一直在关注西部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而水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取决于当地雪水融化量,以及当地的采集能力,而往年的降水量少得可怜,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那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7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发展建设及城区规模扩大,当地的雪融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民用、工业用水的需求。
崔宝新等人曾经做过一份调查,我国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矿产资源,由于供水紧张,这些地下资源都无法开采,这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供水紧张的局面,成了当务之急。
沙漠里曾经的取水设备,如今成了孤独的“风景”。 | 正在干涸的池塘 |
海水西调 天津位置很重要
参加此次论坛的,大都是从事海水能源研究的民间学者和科研人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张宝印说,根据众多学者提出的建议,“海水西调”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渤海西北海岸的海水,必须通过引流和现代科技方式,提高到海拔1200米的高度,流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其次,引入内陆的海水,再顺着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从地理位置分析,从我国首都北京向西,依次分布着7处沙漠。它们分别是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中,对北京和华北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渤海仅400公里左右。在民间学者看来,北京距天津等沿海城市距离只有约100公里,因此通过海水西调的方式解决西部缺水问题,天津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引流海水可以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遏制沙漠地区的扩大。由于西北和西部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海水流经这些地区时,会有相当一部分被蒸发,对于缺水的北方地区来说,这很可能增加降水量。
论坛上,学者除了提出从天津取水的建议之外,中国地质大学的陈昌礼教授提出了不同观点,他建议从辽宁一代取水,通过中蒙边境,向西部地区输送海水。
不过,天津能否成为海水西调的“总截门”,现在还不好说。除了学者的设想和规划还没有统一外,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还没采纳这一设想。不过张宝印告诉独家深读记者,与会的新疆哈密地区发改委、内蒙古锡盟发改委,已经对这一项目表示“有兴趣”。
无论是正在实施,并已经有地区受益的“南水北调”工程,还是目前仅为学者设想的“海水西调”工程,无一例外都是打算通过改变自然的方式,最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众所周知,海水淡化技术早已被人们熟知,那么,中国西部地区什么时候能够喝上渤海湾的海水呢?在提出“海水西调”设想的学者看来,6年或许就能够把设想变为现实。
民间学者和科研人员设想“海水西调”线路图。 |
西安交大教授
最先“看上”渤海
早在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教授霍有光便提出了海水西调的设想,并开始着手从事这一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昨天傍晚接受独家深读记者电话专访时,这位早就想和沙漠“较量”的教授,依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考察。在他看来,因为渤海湾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海水先引入内陆,并且最终引入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科学技术上的难题。
按照他的研究,在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后,通过消耗电能的方式,可以将海水提升到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度,再通过维修防渗渠,以及若干蓄水池的方式,加长水流的距离。海水由黄旗海至甘肃玉门镇北的疏勒河,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流入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
这一项目前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霍有光研究认为,将每吨海水的水位提升200 米,需要消耗1度电,而提升1200米,可能需要消耗6度电。而“自东向西”的天然河道,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相反,霍有光在设计规划时,选择了一处最大落差可达900余米的河道,这就可以利用水流的重力势能发电,从而弥补前期工程中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玻璃钢管“引流”
避免沿途环境受损
除和霍有光提出的具体方案略有区别,陈昌礼教授改变沙漠环境的思路与他一致。虽然没到场,但他通过提交报告的方式,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张宝印秘书长接受采访时介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广为人知,市场上已经可以看到淡化处理过的纯净水,那么,在海水西调的设想中,被外界质疑最多的,已经不是海水如何被利用,而是引入海水,是否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在这一方面,与会者的观点一致,那就是海水西调不会影响自然环境,将来反而可能将沙漠改造成“绿洲”。
张宝印说,提交报告的学者无一例外都是海洋研究专家,按照他们的研究,渤海湾的海水与太平洋相连,一般自净周期为5年,而引入渤海湾海水,能够将净化周期人为缩短,促进渤海湾地区环境变化,甚至促进养殖业发展。根据设想,海水引入内陆,主要通过不容易被海水侵蚀的玻璃钢管,初步计划钢管直径为8米,能够满足供水需求。而进入内陆的海水,第一步就要通过半透膜过滤法,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从而保证后期进入内陆的水源变为淡水,避免海水流经内陆带来的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有了充足的水源,规划河道沿途经过的省市、自治区,就可以开采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满足工业用水的需求。同时,缺少生活用水的城市,也不必再为喝水而烦恼。从长远来看,这个项目不仅能够回收成本,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按照与会专家的设想,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被政府采纳,可能在6年之内,西部地区的人民,就能喝上渤海湾的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