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687个村庄年底 建成“污水处理厂”
如果不是来到村子周遭走一圈,记者对滇池流域周边村子的印象仍停留在几年前:雨天一脚泥,处处闻见牛粪的刺鼻气味。而现在全变样了:村子的土路俨然已是康庄水泥道,贯通村寨的沟渠,一些开阔的田畴间有一小畦整齐划一的绿草覆盖地,别小看了这草地,它是每个村子的“污水处理厂”。在这里,生活污水过滤后,便潺潺注入河道、流入滇池。今年年底,昆明的687个村庄将建成这样的“污水处理厂”,清洁了这些“毛细血管”,又给滇池上了一把保险锁。
一个村庄的“绿色”秘密
宝象河全长36.2公里,流域面积达292平方公里,是滇池治污工程的标志性河段,由昆明市市长张祖林担任“河长”。据媒体报道,这条河如今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治理,水质有的指标从5类上升到4类,有的指标甚至达到3类和2类水的标准。
事实上,翻开昆明这条仅次于盘龙江的河流的历史,它在上世纪60十年代,有着水清鱼肥、河水清涟的历史,世代在河边居住的80多岁村民王大爹回想起来,仍有着无限感慨:“是河水把我们这代人养大的啊!”
与汇入滇池的所有河流一样,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都迎来了生命中最伤痛的时刻。一条过去曾世代滋养沿岸村民的清亮小河,由于周边村庄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和各种不可降解的污染物进入河道,它开始变得污浊不堪,承受着诸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沿着这条河流经过的村庄行走,许多村民都会告诉你,宝象河曾经被沿岸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带来过重创。它的污染源最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农田中含有化肥农药等成分的农业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河两岸居民随便将垃圾扔入河中;集市上的小贩将大量食物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由于人为破坏,河边植被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河中。
而河水污染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污染的河水流入滇池,进一步恶化滇池水质。用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有些塑料垃圾难以分解,长久堵塞河道。今年9月,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决定在位于宝象河沿岸的村庄实施一个“绿色”工程,把村里的污水收集起来,进行再处理,最终让这些污水变清水,干干净净流入滇池。
走进大白土村,记者发现了一条条沿着各户人家门前修筑的沟渠,村民们使用的生活污水倒入家门口的沟渠,污水最后汇入村西头一块方方正正的草地中,方正的草地之上我们能看到三个圆形的水泥盖板。
经开区环保局副局长李高远说,这些污水变清的秘密就在这里。他说,表面上看,这是一块草地,但是下面却有3个深达6米的池子:深沉池、漂油池(厌氧池)、净化池,就是这个地下的池子让污水变清了。
记者看到,进水口是黑色的污水,而在出水口的一个小小的池子中,水清了。
小村庄也能建“污水处理厂”
今年7月14日,在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昆明市委、市政府针对目前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滇池流域153个水库、河道汇水区在今年年底必须完成三池净化处理。三池办于8月27日成立。
“绝不能让污水流入滇池,这是我们之所以在农村搞三池建设的初衷也是目标。”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及三池净化处理建设办公室(下简称三池办)主任、市滇管局副调研员董中说,环湖截污是一项大工程,而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同样是这项大工程中的一部分。“三池”即深沉池、漂油池、净化池的建设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董中说,三池是根据昆明市村庄生活污水的特点,在不具备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即截污管不能接入主干管,村庄没有条件进行深度的污水处理(即不具备建污水处理站或采取更深层次的污水处理措施),村庄出水直接进入水库、河道。其建设范围是滇池流域所有的村庄,重点突出153个水库、河道汇水区。“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收集处理无死角无盲点、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回用。”
而昆明滇池流域周边村庄或城中村的生活污水则与污水处理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又是如何建设和处理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在每个村庄建设三个相连的池,根据污水处理的原理,让污秽先后进入深沉池、漂油池、净化池,最终三池净化出来的水应排送到灌溉渠进行回用,确保无污水直接进入河道。”董中说。
可见,这绿草覆盖的地当然不是确切意义上的污水处理厂,只能说是简易的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设施,而且完全是因地制宜的智慧体现。它根据每一个村子不同的地势,尽可能选择地势较低的区域,选择荒地和洼地。
村庄污水也不能流入滇池
为了擦亮昆明的“眼睛”滇池,回溯去年治滇截污工程,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行动。
自2009年开始,昆明市政府动工实施了预算总投资50多亿元的滇池环湖截污干渠(管)建设,它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滇池治理六大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项工作的主体工程建设于去年底圆满完成。
当然,在注重干管干渠的截污时,面源污染也不可小觑。昆明36条河道曲曲弯弯流经了许多县区,在这些河道边,是生活着上百万人口的村庄。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水泼门前,自家污染自家处理,而“各扫门前雪,不管瓦上霜”所造成的后果是,这些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四处横溢,夹带着污秽流入河道,势必会对河道造成污染,对滇池隐患重重。
“所以我们说这些‘毛细血管’不清干净,对滇池治污肯定有不利影响。”董中说,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几年来,政府针对农村面源污染较大,是治理难点也是污染重点的实际,在农村全面实施了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如以禁止畜禽养殖和减少化肥施用量为重点,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滇池湖滨退出花卉、蔬菜种植;实施乡村清洁措施,采取沼气池、农村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湿地等方式堵住源头。
为了更进一步从源头上清干净这些“毛细血管”,今年,与环湖截污工程连为一体的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堵住源头又上了一个措施:给可能造成河道面源污染的村子造一个“污水处理厂”,让污水变成洁净水。董中介绍,环湖截污工程作为末端截污工程,与片区截污、村镇截污和河道截污3个层次结合,形成一个管渠相连相通的系统,把基石打在每一个可能有污染的片区(域区)、村镇及河道,构成一个有机相连的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达到让洁净雨水能直接流进河里、汇入滇池;让污水和降雨初期的污染雨水(以下简称“初期雨水”)流进管渠里,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这样大的截污干渠与干管是如何发挥功能的呢?据了解,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污水等,均是进入滇池的主要污染源。按照要求,设计遵循“有缝闭合、管渠结合、分片截污、就近处理”的原则,除了滇池岸边有山体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要求建设截污干渠和干管。近100公里长的截污干渠(管),基本都可以将有人住的地方、产生污水的地方进行拦截,不留一个缺口。凡是未经处理的入湖污水,都可以截进截污干渠(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及初期雨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回用或再经湿地净化后进入滇池。
据了解,从全国来说,湖泊治理、污染河流治理,最难的点在于农村面源污染,采取沼气池、农村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湿地等方式堵住源头,滇池治污算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数据说话
年底687个村庄堵住“污嘴”
“到年底我们要在滇池流域范围内的687个村庄(其中水库坝塘区域135个)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把这个截污工程中的小工程打通,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目标。”董中介绍,在687个村庄中,昆明市450个村庄需要建494个三池净化处理设施,41个村庄需要建38套深度处理设施,196个村庄要接入主截污主干管。
今年以来的重点任务是,其中滇池流域的153个水库,涉及135个村庄,需要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107个村庄建111个三池净化设施,22个村庄建21套深度处理施设,6个村庄接入干管。
“在没有做这个工作之前,农村污水没有人管,便细想,它是滇池治理和河道整治的一项必须工作,是环湖工程的延伸。”董中介绍,截至11月30日,687个村庄完成了183个三池建设,占总任务量的40.67%;完成了15个村庄的深度处理设施,完成率占整个任务量的36.59%;完成 了22个村庄支次管网系统建设接入主干管,完成率占任务量的11.22%。
135个水库已经完成35个村庄三池建设,完成率占总任务量32.7%;完成了13个村庄的深度处理设施,完成率占总任务量的59.1%。完成了村庄支次管网系统建设接入主干管,完成率占任务量的16.7%。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