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论文密度”最高国家 再生水科技成就非凡
在权威的膜科学期刊发表论文的13个教授中,钟教授的学术生涯最短,但发表的文章数量却最多。如果用国家的论文数量除以人口,新加坡的“膜论文人口密度”更在三年前超越了许多先进国。
说到水科技,很多人就会想起本地知名水务公司凯发(Hyflux),但说到再生水科技如海水淡化和逆向渗透的核心技术膜技术,新加坡的成就更值得一提。
要制造出适当的膜,才能把纯净的水分子从杂质中筛出来,而谈到膜科技,就不得不提起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教务长讲座教授(Provost’s Chair Professor)钟台生。这名两次获得国立研究基因1000万元研究经费的膜技术专家,在薄薄的膜中找出再生水的奥妙。
钟教授指出,以前大家抱着能源和水两不相干的观念,近来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它们的共生性。他举例说,发电厂的反应炉需要水来冷却,这在日本核电厂爆炸时得到突现,而制造水的过程也需要能源,比如逆向渗透就是需要水分子在巨大压力下被“推”过薄膜,每制造一加仑的水,电力占了成本的44%。
“电力成本又跟油价息息相关,油价已经从10年前的每桶10多美元增加到每桶100美元,足足涨了十倍,因此,制造低耗能薄膜是未来方向。”
要如何制造最理想薄膜?一是洞孔均匀确保只让水分子通过,二是薄膜支撑层要做得够耐用。
他的小组还从人体获取灵感,模仿脂质(lipid)中蛋白质水通道(aquaporin)只让水分子通过的特性来制造新一代生物膜。
钟台生教授生从台湾到美国深造工作,16年前转来新加坡。
他给记者的资料显示,在权威的膜科学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发表论文的13个教授中,他的学术生涯最短,但发表的文章数量却最多。
如果用国家的论文数量除以人口,新加坡的“膜论文人口密度”已在三年前超越了同样是缺水的以色列,其后是加拿大、美国、台湾、韩国、日本。钟教授骄傲的说,新加坡的膜论文里,一半出自他的研究组。
本地绿色生态圈概览
清洁能源
这方面的发展由经济发展局和能源市场管理局联合领导的能源创新计划办事处主导,其目标是在2015年为我国每年带来17亿元的产值,以及创造多达7000份工作。办事处获国立研究基金1亿9500万元资助。
主要研究中心: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SERIS)、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ERI@N)、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裕廊岛上设立的智能电网实验中心(EPGC)。
环境与水源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公用事业局组成的跨部门环境及水务业发展理事会希望到了2015年,水务业每年能创造17亿元的产值,同时也提供1万1000份工作。该理事会获得国立研究基金4亿7000万元赞助。
本地目前有70家国际和本地水务公司,它们的业务从孵化科技、融资、顾问、试验和研发都有,新加坡因此被誉为“全球水中心”。
主要研究中心:南洋理工大学的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NEWRI)、国大环境研究所(NERI)、国大—代尔夫特水务研究联盟(SDWA)。
根据环保顾问郑志泉的统计,本地共有各式各样33种跟环保有关的政府资助,跟环保扯得上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有32家、团体24家、商业协会14家、网站35家、政府机构20家、研究机构和中心32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