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关于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2-02-08 09: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1062 网友评论0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现状如何?是否在上海世博会之后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对此,中国环境报调研组先后赴江苏、上海和浙江两省一市进行调研。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效显著

江苏、浙江和上海同处长三角且互相接壤,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面临的环境问题大致相同,跨区域交叉污染比较严重。在特定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排放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扩散和累积,使得一定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与污染特征趋同,尤其是大气污染物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与江苏、浙江两省实施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落实世博园区300公里半径范围内电厂等高架源以及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污染控制措施,对机动车污染排放实施统一标识管理,全面实施秸秆禁烧工作,并实现了重点污染源排放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共享。

通过联防联控,两省一市加强了环保合作:一是建立了一支队伍,各地区开展合作,增强了战斗力。二是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通过把数据置于一个共同的平台,分析污染的成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三是织就了一张区域环境监测网。城市间通过互通信息,及时掌握污染发展的趋势。四是建立了一套多模型集合预测预报系统,系统为上海市及周边地区提供48小时的大气污染预报。五是提出了一套包括长效措施、加强措施、应急措施、备选措施在内的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初步形成了区域合作机制。

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世博会期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世博会开幕期间,上海空气优良率达到98.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PM10)3项污染因子的平均浓度为近10年同期最低。

世博会后联防联控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世博会之后长三角区域内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尚没有实质性进展。

由于前期的联防联控工作是围绕世博会制定实施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活动结束后,一些好的措施没有坚持下来。如两省一市互查冒黑烟车,由于只是临时性措施,现在已停止。又如,长三角地区9个城市5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曾经构建起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并建立了空气质量共享会商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跨省市的空气质量联合预报。但是,这一数据共享、预报会商机制因上海世博会的落幕而于2010年11月15日停止。此外,两省一市机动车标志互认的工作仍在继续,但是力度明显减弱。

目前,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为确保区域合作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苏、浙、沪于2008年12月建立了两省一市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区域环保合作的重大事项,审议、决定合作的重要计划和文件。这一联席会议制度仍在继续发挥作用,近期将由上海市环保局牵头,召开长三角重点城市数据共享及联合预报会商会议。但是,这一会议制度毕竟是松散的,作用有限。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时,两省一市的环保部门是平级的,各地的工作重点和模式也不同,步调很难统一。

二是资金问题。各省、市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专项资金很难同时到位,造成一些工作难以同步开展。

三是基础研究问题。近两年,针对区域联防联控的科研工作有所加强。如上海环科院、清华大学联合3家监测中心,正在对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课题进行研究。但是,区域方面的合作研究还不多。虽然建立了一些监测站,但其分析、解决技术性问题的水平还不够。

建议一 划定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地域范围

两省一市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地域范围应该进行重新界定和明确。

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囊括两省一市全部的范围显然不尽合理和科学。

有建议认为,在世博会空气质量联合监测9个城市的基础上,应再加入安徽省的马鞍山、合肥或山东的一些城市,形成一个泛长三角的区域范畴。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核心和边界在哪里?目前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建议二 形成区域性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

在两省一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建立之初,建议可以由环境保护部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或作为第三方进行监督,负责两省一市大气环境问题的协调和应急发布等工作,以推动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长效机制的顺利建立。

在联席会议制度中,两省一市应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约定轮流组织会议。

联席会议按照一年或者半年召开一次的频率,共同协调区域内的一些共同问题。

同时,学习国外区域环境管理经验,制订形成联席会议的组织结构、议事程序与决策机制等。

建议三 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和监测机制

两省一市可以从市级层面的信息共享方面打开局面,在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环保厅(局)的支持下,探索建立两省一市区域合作长效机制。

特别是针对灰霾的污染控制,应建立合作预警机制,并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同时,各监测单位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数值模型应用尝试、排放清单编制等多种基础准备,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高大气预报的业务水平。

建立“一个区域级平台+三个省级平台”的框架模式,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信息共享与联合预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关于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调研报告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