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巨亏5.89亿 如何应对环保硬约束?
撑起湖南“有色之乡”的核心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
“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虽经处理后已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但随着国家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将仍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虽然在2011年株冶集团未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但在2012年3月中旬公布的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中,上述风险依旧成为该公司持续多年的风险因素。
长株潭规划城区千万人口,最大的隐患就是株洲清水塘的重金属污染,而其中最大的“毒瘤”又是作为亚洲最大的重金属冶炼企业,即株冶集团。
3月15日,株冶集团发布2011年年报显示,该年度净利润巨亏5.89亿元。报告称,造成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除了铅锌价格的剧烈波动,市场加工费低迷,煤焦、电力、辅材价格的上涨,还有环保压力的加大以及环保支出的增加。
“环保支出增加导致成本上升,2011年环保支出较2010年增加了3800万元。”报告显示。
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还了解到,在2011年,株冶集团还出资1200 万元向湖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购买2000 吨二氧化硫排污权,排放期5年。其中,还有尚未支付的款项720万元,株冶集团将分别于2012年7月1日支付360万元、2013年7月1日支付360万元。
事实上,在2011年株冶集团的环保支出方面,仅仅排污费就达到1300万元。
当湘江成为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地区,污染大户如何应对环保硬约束,成为其发展的重大命题。而对于支撑该地区经济命脉的龙头企业,政府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要求,也成为其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环保约束不断压顶
持续的环保投入,让株冶集团成本压力逐步加大。
事实上,近几年,株冶一直试图摆脱“黑色”帽子。
记者在采访株冶集团时,相关人士宣称,2006年至2009年三年,株冶集团投入2.4亿元,实施了17个环保项目,使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目标。
实施冶炼重金属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项目,是株冶集团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基本路径,也是株冶集团推进循环经济的重点之一。
据介绍,株冶集团从2006 年开始实施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由13个子项目组成。项目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到2009年12月,13个子项全部实施完成投入试运行。
但是持续的环保投入,也让株冶集团成本压力逐步加大。
根据年报显示,2008年,株冶集团以循环经济、环保、深加工为主线,加大技改力度,共实施技改项目77项,完成73项,总投资就达到7.33亿元。
2008年,株冶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188万元,主要就是该公司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所引起。
2009年的财报显示,株冶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807.25万元,主要是公司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所引起;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505.39万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增加原料储备和为循环经济项目投资而相应增加银行贷款。
到了2010年,株冶集团虽未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但在该年5月,株冶集团控制人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有色股份”)被国家环保部纳入未能按期完成环保问题整改承诺,被通报批评。
在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环办[2010]67 号文)的附件《通报批评公司及其未按期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中,湖南有色股份所涉及的环保问题分布于其下的两个子公司,共两个子项。还有两个涉及的是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其中,第一个子项就与株冶集团有关。
即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铅烟化炉未安装自动监控系统;2006年批复的外渣场环保综合整治项目尚未申请环保竣工验收。
因2007年3月株冶集团通过定向增发收购了其公司控股股东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经营性资产,前述资产也已一并纳入了株冶集团。
而就在此前的2009年,株洲环保工作督查中还发现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个亟待整改的问题:搭配处理锌浸出渣基夫赛特直接炼铅项目进度滞后;废气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较缓慢。
下游企业或起死回生
如果四家企业全部关闭,株冶每天近200吨废渣将临无法处理的局面。
虽然株冶集团不断投资打造“绿色株冶”,但这个庞大企业的存在,依旧不时刺激着湘江脆弱的神经。
今年1月初,湘江低于历史最低水位,水体自净能力急剧下降。1月1日,株洲市环保局宣布株洲全市进入枯水期水环境安全应急工作状态。
株洲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队长宋建武介绍,就在当天下午株洲市环境监察支队对湘江沿岸30家企业进行突查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但部分企业所排废水不达标。据其透露,当时对包括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要求,必须限产减排,保证废水稳定达标排放;还要求柳化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在1月10日前停止涉及氨氮排放的所有生产线生产。
但作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企业,环保要求经常会“让路”,甚至是作为株冶集团的下游企业,地方政府在治理时也多受掣肘。
按照规划,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首批项目已经完成,39家中小污染企业需要全部关停。
今年2月10日,株洲市环境监察支队对十几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进行督察时,就发现被列入清水塘39家关停企业的株洲宏基锌业有限公司有恢复生产的迹象,被株洲市环境监察支队队长宋建武连喊停。但直到3月30日,本报记者到达该企业现场时,还是发现该公司厂区内车辆来回穿梭,烟囱冒着白烟,并没有停产的迹象。
本报记者了解,由于重金属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面临关闭的株洲市宏基锌业有限公司就是多年来处置株冶集团重金属冶炼废渣的企业之一。
至今没有关停的宏基锌业又得益于株冶集团需要“正常生产”而可能起死回生。
本报记者在株洲采访时了解到,根据《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和湖南省环保厅的要求,株冶集团含重金属废渣必须就地处置,原则上不得转移出清水塘。
但是按照《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株洲市重点防控区实施方案》,清水塘地区涉重金属中小企业全部关闭,所有次氧化锌、废渣选铁企业都将于近日停产,包括株洲市清水冶化有限责任公司、株洲市鑫达冶化有限公司、株洲新科宏有限公司、株洲市宏基锌业有限公司等。
在株洲市城区2011年度环境综合整治关闭淘汰搬迁企业项目中,上述四家企业,除了株洲市清水冶化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工艺属落后产能面临淘汰,其他三家则由于重金属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面临关闭。
“从1992年开始,我们企业就一直在处理冶炼厂废渣。”株洲市鑫达冶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定光介绍,这次四家企业都面临关停淘汰。但如果全部关闭,株冶集团每天近200吨的废渣将面临无法处理的局面。
考虑到关停这些企业可能会影响株冶集团的正常生产,由此株洲市环保局作出决定:根据株洲市石峰区政府建议,并经请示湖南省环保厅,原则同意清水塘地区包括宏基锌业在内的四家次氧化锌生产企业整合,以现株洲清水冶化公司生产场地为厂址,按新标准提标改造,对接处置株冶重金属废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