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成为华南绿色产业“试验田”
作为集聚区核心园区的桂城瀚天科技城肩负着产业转型的使命,是南海环保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以下称“集聚区”)将于明日在南海正式启动。作为全国首个以发展环境服务业为主题的地区,集聚区将逐步形成机制活跃、政策充分、结构优化、自主发展的环境服务业体系,建设成为环境服务模式创新、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服务产业的“三大高地”,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示范作用的环境服务业集聚区。
落户于南海的集聚区,正如一块绿色产业的“试验田”,率先探索“种植”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硕果。
绿色产业潜力无限
“整个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都欠下了环境的债,现在需要产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来共同解决。”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欧阳可斌直言不讳地说,以南海为代表的珠三角存在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南海每年投入环境治理的资金有数十亿元,广东省的环保市场有700亿元,珠三角投入超千亿元进行"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工程建设,数量之巨,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2011年6月,国家环保部批准南海建设全国首个环境服务业集聚区,根据建设目标,集聚区将逐步形成机制活跃、政策充分、结构优化、自主发展的环境服务业体系,建设成为环境服务模式创新高地、环保产业政策高地、环境服务产业高地等“三大高地”,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示范作用的环境服务业集聚区。
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环保产业科科长陆锹晓表示,南海的环保产业发展集中在环保产业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业三个领域,并呈现“成长性、集聚性、支撑性”的产业发展趋势,对于解决刚刚起步的全国环保产业而言,具有极高的挑战性。“南海企业甚至有望能解决一些世界性难题。”
多重利好南海抢先快行
“南海区是全国范围内首个以环境服务业名字出现的地区。” 赵英民说。而之所以能在全国日渐火热的环境服务产业发展中拔得头筹,南海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
广佛同城、毗邻港澳、辐射珠三角……在独特的地理优越性下,南海除了具有辐射珠三角环保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还独具打通金融业与环境服务业之间的雄厚资本。
“环境服务业很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而南海的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导地位。”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先进的制造业、物流业和咨询服务业,都为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处南海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是打通金融业与环境服务业资本瓶颈的一道桥梁。”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这样认为。
去年8月,也就是在获批集聚区的短短2个月后,南海政府就出台了环保产业扶持和奖励政策,设立15亿元的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产业载体和公共平台建设,5亿元用于环保产业企业扶持奖励、贷款贴息、合同能源管理与合同减排项目奖励、重大环保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工程扶持等。
对于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南海区也早已谋划完成“一园区四基地”格局,以瀚天科技城为核心园区,打造国家级环境服务公共服务平台、节能环保产业专业生产基地、环保新材料专业生产基地、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等。
探索绿色产业新模式
自去年6月获批建设集聚区,目前南海已完成了各项前期安排。承载着全国环境服务业探路重任,集聚区的建设明日将正式启航。
在集聚区的核心园区桂城瀚天科技城,目前已规划了10000平方米的面积,定位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区对外展示窗口、产学研金融合作载体、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不落幕的博览会、产业发展引擎和助推器。平台包括了展示中心、检测认证中心、方案解决中心、科技金融合作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企业招商服务中心、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等七大部分。
至上月,南海已建设和引进中科院环境与安全检测认证中心、广东联合环境能源交易所、日本大和、上海巴安、广东海逸等20多个知名环保企业和专业机构落户,新增投资6亿元,涵盖了检测认证、方案解决、技术研发等多个环保领域,初步显现集聚效应与影响力。
“搭平台、建载体、专招商、齐配套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表示,将全面开放南海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推动设施运营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一次探索。
“集聚区不仅会引领南海本身产业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将更进一步提高南海经济的运行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认为,成功探索、总结后的南海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表示,将把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有关项目有选择地安排到南海来做实验,将南海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试验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