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突破水资源瓶颈?
黄绿色的河水、发臭的垃圾堆、漂浮着的白色泡沫,站在北京通州北运河浅浅的河滩上,记者很难把这里与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起点联系起来。
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市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的水系,从2011年6月起,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对北运河水系进行了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在他们监测的11条河流17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水质为Ⅴ类,其余均为劣Ⅴ类。
这个判断和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数据基本相符。在其网站公布的2012年4月北京市地表水水质信息显示,北运河水系48个河段中,除了5个无水河段外,有35个河道的水质都属于劣Ⅴ类。
不仅是北运河水系,北京市其他河流的整体状况也不乐观。
在全国来说,北京市无论是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还是再生水利用率都走在前列。但即使如此,地表水污染依然很严重。对北京来说,走什么样的水资源利用道路,才能突破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瓶颈”?
见证 河水发黄臭味难闻北运河变成“污水河”
北运河流经北京市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区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
北运河作为北京市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的水系,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凉水河等自西向东流向的河流几乎全注入了北运河。
在日前“绿家园”志愿者的“乐水行”活动中,记者跟随志愿者们来到了北运河。站在树林和河道护坡交汇处狭窄的土路上,面前是黄绿色的河水,鼻子里飘来隐隐的臭味,这里正是凉水河与北运河的交汇处。
50多岁的老石是通州区漷县榆林庄人,每天他都会来到榆林庄闸东北边的河道护坡上放羊。几十年来,老石每天都要从紧靠北运河的家出发,沿着北运河岸边放羊,每天两次。
“这河,以前干净着呐!现在虽说好点儿了,比以前还是差远了。没法儿比,以前能看见河底。”
苏庄村位于两河交汇处以北两公里处。在村子东侧北运河浅浅的河滩上,白色浮沫、饮料瓶盖、塑料袋被河滩边的水草拦住,河水散发出一丝腥臭味儿。即便如此,村民们依然在河边种地,离河滩十几米远的河堤上便是一大片玉米地。
村民老倪家的房子也在村东边,出门就是自家与河相邻的两亩地。78岁的赵大妈坐在老倪家房檐下,对志愿者们说,“就盼着水别那么臭就行。”
在榆林庄村人的记忆里,北运河明显变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老石说,家门口曾经鱼肥水美的北运河里,从那时起就已经流进了来自上游的污水,“我平时喜欢下河抓鱼,但那个时候河里再也找不到鱼虾的影子了。”
赵大妈为了照看自家的麦地,便在地里盖了间房。村民们把这位看河看了17年的赵大妈戏称为“河长”。赵大妈回忆说,她刚嫁到榆林庄村时,北运河河水清亮,河套子里都是鱼,还能摇桨划船。
在志愿者在村里走访时,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介绍说,二三十年前,村民可以抽河水来浇地,但河水慢慢地就变黑了,也没法浇地了。
2003年左右,北京市政府开始对北运河开始治理,村民们看着河水从黑逐渐变成现在的黄绿色。
“虽然和过去不能相比,但现在有时候还能看见鱼虾,我已经很知足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调查 北运河35条河段为劣Ⅴ类排污压力加大导致污染
在北运河水系里,温榆河、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是北运河上游几条主要的支流,它们最终汇集到一起,至天津汇入海河后入海。
2011年,绿家园“乐水行”的志愿者对北运河水系进行了调查。志愿者周晨向记者介绍说,北运河的污染,实际上是由它“排污河”的功能定位决定的。
“北运河设计的河流功能就是排污,跟别的河不一样。”周晨说,像京密引水渠功能定位是饮用水,玉泉河是景观水,“北京基本凡是自西向东流的河道,全都做了排污河,它们最终都流入北运河。”
在历时1年的调查活动中,绿家园“乐水行”的志愿者们对北运河主要污染来源做了初步总结:
像温榆河的主要污染源是居民生活用水、高尔夫球场的除草剂等化学污染;清河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用水污染,那一带居民数量多,排污压力太大;坝河沿岸,除了居民区还有不少棚户区,住在这里的人以收垃圾为生,他们把生活污水、冲洗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此外,通惠河的污染有生活污水,沿岸还排了不少洗车行的洗车废水,通州区还有不少工厂;凉水河的情况很复杂,它流经工业区,有工厂有棚户区,还有居民区。
“我们发现,目前对北京水质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生活污水。”周晨告诉记者。
绿家园志愿者、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王京京和她的同伴们从2011年6月开始,对北京市的38条河流进行了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北运河水系是他们监测的重点河流。
“在这个水系监测的河流和断面数最多,”王京京说,他们共监测了11条河流的17个监测面。其中有3个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Ⅴ类,其余均为劣Ⅴ类,“所有断面均不满足功能用水要求,有多项污染物超标,且超标倍数大。其中凉水河、西坝河、温榆河最为严重。”
志愿者们监测的结果与官方公布的数据相符。北京市水务局网站公布的2012年4月北京市地表水水质信息显示,北运河水系48个河段中,除5个无水河段外,有35个河道的水质都属于劣Ⅴ类。而劣Ⅴ类水质还细分为V1~V44个等级,在35个劣Ⅴ类水质的河道中,水质最差的V4级河道有4条,V3级河道有11条。
北运河污染为什么如此严重?据志愿者分析,除降雨减少、持续干旱外,点源污染加重是重要原因。
绿家园志愿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重工业逐步离开北京,生活污水成为北京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排量非常大,而且分布面广,有众多的小污水排放口。
“北运河作为主要的排污河,以通惠河、西坝河、清河为主,这里的污水没有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中,使得河水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一位志愿者说。
对于北运河,周晨认为,作为排污河,它被污染简直是注定的。
“上游的高尔夫球场、工厂缺乏监管,人口增加、生活污水增多,而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跟不上。比如清河,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是每天30万吨,远低于实际接收的每天四五十万吨的污水。还有很多小区没按规定先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再排放。”
周晨发现,现在很多新建小区都有污水处理设备,“但据我们了解,出于成本考虑,这些设备大多闲置,等到晚上或下雨时便把生活污水直排掉。这些都是北运河面临的污染压力,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这个压力会越来越大。”
“北运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是北京市河流污染严重的河流,其中北运河水系河段80%以上为劣Ⅴ类水质,大清河水系劣Ⅴ类水质河段也接近80%。这样的水质确实如‘下水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如此表示。
“北京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虽然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4%,但郊区污水处理率仅为52.4%,水环境体系脆弱,目前污水处理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需要加大相关的建设,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姜文来说。
质疑 河流何以变成“下水道”?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
不仅是北运河水系,北京市河流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北京水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北京市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有水河流84条(段),总长达2018.6公里,其中Ⅱ类、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5.1%;Ⅳ类、Ⅴ类水质河段占监测总长度的1.3%;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3.6%。
在北京的五大水系中,潮白河水系水质最好,永定河水系排第二,蓟运河、大清河和北运河水系总体较差,污染严重。
“从总体情况来看,北京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姜文来对记者如此表示。
姜文来指出,北京的地表水污染空间分布非常明显,在河流的上游,即尚未流经城市的河流,污染程度低;经过城市后,水质变差。
“北京水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集聚区,北京城区河流几乎都丧失自然地表径流,变成排污排水河道,这是因为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出现了很大的障碍。”
北京市地表水污染之所以如此严重,在姜文来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水资源严重短缺。姜文来说,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近12年来北京市降水量减少19%,水资源总量减少43%,入境水量减少77%,两库来水减少79%。可用水资源急剧减少,导致没有适当的径流补给河道、水资源承载力降低,加重了河流的污染;
其次,污水的排放没有得到全部控制。尽管北京的污水处理率整体很高,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污水没有进入市政管道得到处理;
第三,人口高度集中,污染负荷大,加大了地表水污染;
第四,污水处理标准不能满足环境的需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在建设初期,设计能力不足,城市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等,这些可以通过扩容逐步解决的。
针对北京地表水的污染现状,中国水利学会李贵宝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近年来北京市的河流和湖泊水质在逐步改善,一些河湖水质由差逐步变好,部分无水河段也变得有水了,但仍有不少河流,如肖太后河、马草河、小龙河、玉带河等改善不大或有所下降。
“但若按河流的长度总体来评价,水质是下降变差的。”李贵宝说,2006年,北京市Ⅱ类、Ⅲ类水质的河道达到58.7%,2008年为51%,2010年为48%,可以看出是逐年递减的。
“之所以发生这个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在增加,如2006年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12.9亿立方米,2008年为13.20亿立方米,2010年为14.17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是某些污染较重的河流相对较长、所占的比例较大引起的。”李贵宝说。
李贵宝曾多次跟随绿家园“乐水行”活动行走清河,但是每次感觉不一样,“2008年举办奥运会前后走清河的确感觉不错,但最近走清河,感觉水质明显发臭有味了。”
“其实这些年来,北京市对清河治理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清河整治工程的建设方面,还获得北京市优质工程和‘长城杯’工程奖。”李贵宝说,政府部门一直在解决包括清河在内的水污染等问题,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解决问题的速度总是赶不上群众要求的速度。
李贵宝说,清河北岸有一家污水处理厂,最初是按处理190万人的生活污水并适度超前的规模建设的,但如今清河区域至少有260多万人口,“污水处理能力低于污水来水量,那处理不了的污水不就直接排放出来了吗?可见,造成清河水质不佳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太快,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却相对滞后。”
对此,李贵宝认为,从宏观上来说,是城市规划出了问题。
“规划虽然不能很超前,需适度,但必须及时根据发展来修编规划。清河区域的发展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清河周边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导致了规划明显滞后于人口增长。政府觉得每批一块地,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可能不大,但批的地、盖的楼加在一起,其影响可就大了。”
李贵宝说,政府部门应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这几方面的效益进行统筹考虑,“每过两三年,就应该回头看、回头查规划与落实的匹配情况,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前期规划,避免再出现投资滞后于发展的尴尬。”
据了解,目前,清河污水处理厂正在扩建,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正在升级改造,北京市水务局正委托北京市规划委对清河第二再生水厂选址,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但即便如此,清河是否不会发臭了呢?仍很难说。
反思 如何解决北京“水危机”?城市发展应与水资源协调
北运河水系的污染仅仅是我国城市地表水污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很多城市,地表水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北方城市尤其明显。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北京在处理污水和再生水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再生水利用达到了每年7亿吨的规模,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9%。
尽管如此,北京地表水污染严重污染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多年以来,北京走了一条“以都定水”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了城市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因素,并且城市用水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一切都表明,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面对水资源短缺和地表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对于北京这个有着近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来说,走怎样的水资源利用道路,才能撑起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实现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应当在水资源的约束下统筹和平衡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周晨说,将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活动强度,保持在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是当务之急。
为此,他建议通过调整城市职能和产业结构,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避免过多人口聚集在缺水的北京。
“产业结构可以决定人口规模和人口去向,比如将耗水型企业迁入富水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地区,这样有利于城市功能调整,有利于实现北京人口总量控制,也有利于自然系统的生态恢复。”
周晨还表示,应该通过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水资源。设定水资源定量消费红线,在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前提下,对超越红线的部分用水量收取重费,引导市民节约用水;设定区别水价,对高档洗浴中心、温泉、高尔夫等高耗水的项目施以重税,限制发展。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对记者表示,无论是海水淡化,还是“南水北调”,都只能暂时缓解北京的水资源危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资源危机,还是要立足北京当地。
一是要加大污染处理力度,修建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并且要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多种形式的雨洪利用工程,力争使北京雨季的降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这些举措从技术角度讲并不难,做好这一点,将在很多程度上缓解北京水资源危机。
二是在经济发展中尽量采用那些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发展经济,把水污染降到最低限度。通过保护农田、森林、绿地、清洁的空气和水等措施来实现生态协调。
三是立足于城市所依托的自然区域,来调整城市人口,减少水资源需求。
“只有最终理顺城市与所依托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维护流域水资源的正常循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恢复,才是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周晨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