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理大气环境:先天不足 后天努力
杭州的雾霾温室气体监测站。
三面云山一面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杭州,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这种地形与风向本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外扩散,极易形成灰霾天气。杭州的大气环境可谓先天不足。
但是最近这些天,杭州市经常是蓝天白云,一反昔日灰霾景象,这是为什么?有朋友疑惑这个问题,并出了道选择题。答案选项包括:A、环保见效,B、台风登陆,C、产业转型。
在昨日下午召开的市政协“深化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民主议政会上,30多份大会发言材料详尽回答了上述问题,答案应该包含ABC。
灰霾三“祸首”:地貌、气候、颗粒物
如果说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是杭州大气环境治理的先天制约,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气颗粒污染是杭州灰霾天数居高不下的后天原因。
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长周春雨在发言中指出: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集聚、城市化程度提高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建筑粉尘等大量颗粒物无组织排放,这都是灰霾天气的重要诱因。
怎样治理?怎样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市环保局长胡伟的介绍,让我们得悉了杭州近年来在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上花的大力气,下的大手笔。
比如,强势推进主城区“退二进三”工程,在大杭州范围内全面关停黏土砖瓦窑、淘汰落后水泥机立窑、关停小火电机组。还有立法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累计淘汰高污染车辆4.85万辆,其中2011年整治超标准排放车辆6万多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5307吨。同时,杭州还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并加强对建筑施工扬尘的管控。
医院过度集中也会让PM2.5居高不下
上世纪90年代,杭州年灰霾天数只有0至3天,2003年灰霾天数突增到159天,而近五年灰霾天数都在120天以上。
大家一致认为,人口密度、交通、建筑等因素对PM2.5城郊空间分布造成很大影响。
市政协委员黄炳元提出,要注意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比如房产二次装修、吸烟、烧香燃蜡、街头烧烤等。他说,城市功能设置不合理也会引起PM2.5上升,最典型的就是浙医一院、浙医二院、儿保、妇保、市一等医院过度集中,加剧了周边道路拥堵,长时间怠速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导致医院周边PM2.5居高不下。
这个暑假,市少年科学院将一年一度的科考放在了PM2.5上,就车流量人流量对PM2.5的影响、城市内各功能区PM2.5分布、同一大气背景下PM2.5城郊对比、生活中PM2.5要素探究等课题做了研究。他们的科考活动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将同一天监测的早、中、晚三段数据平均,半山工业区PM2.5为19.1微克/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的浙医二院却高达60.625微克/立方米。
“要保证城市风道畅通!”市政协特聘委员王邦林、张天立提出了缓解大气环境的建议。他们认为,在讨论制定城市规划、开展环境评价时,应有气象部门参加,充分考虑建筑物是否阻碍城市主风道。同时,研究并划出城市生态“风道”走廊,立法保证我市的主导“风道”畅通,使新鲜空气顺着“风道”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主城区。
“屋顶可以种植牛至、夏枯草、南丹参等杭州乡土地被植物。”市科协界别提出,PM2.5的两个克星是水和植物,建议出台《杭州市屋顶绿化管理办法》,新建住宅项目要把屋顶绿化列入建设规划设计中。
大气环境治理,如何破解难点?
然而,要留住眼前的蓝天白云,许多界别、委员并不乐观。市环保局也专门做了梳理,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高能耗产业所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重大;机动车增长量过快,高污染机动车淘汰较慢;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难度大。
要进一步深化大气环境整治,大家的答案其实不尽相同——比如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着眼长远进行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强势推进工地扬尘治理……
民革市委会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整治的决心和力度,另一方面更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对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参与,可以帮助公众合理规避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还可以充分发动公众节能减排,发挥对政府、企业的监督作用。”
市政协委员陆莹、黄成臣则建议拓宽绕城高速沿线绿化林带,大力开展城市建成区边缘植树造林工程,减少城郊结合部裸露地面,提高建成区边缘及周边郊区的绿化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