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特别是在原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章的助推下,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2832座,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日,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4%;“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增加污水处理能力900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及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为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和污染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必然副产物,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以2010年为例,全国城镇当年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量(按含水率80%计,下同)已达3000万吨左右。随着全国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未来若干年内污泥量还将持续增加,初步估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年产生污泥将达到6000万吨左右。显而易见,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将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峻和迫切。面对这种形势,现在国内污泥处置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现状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污水厂区内或采用集中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处理。第二阶段是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的安全处置,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
根据笔者多年来参与国内污水市场化项目的经验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泥并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一方面,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仅实现了初步减量化,未实现稳定化;另一方面,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污泥的比例不超过20%,导致污染纠纷和群众举报大量增加。据统计,污泥最终处置不同方式的比例分别是:土地填埋占60%~65%、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0%~15%、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4%~6%、污泥焚烧占2%~3%、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占15%~20%。其中,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在我国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
笔者认为,污泥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整个环节完全实现的保障。若污泥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置,会使污染物再次进入水体。这样一来,在污水处理环节投入的资金,很可能因为污泥处理的不到位而打了水漂,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环境代价。
行业面临严峻问题的成因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重水轻泥”现象较为普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普遍存在严重的“重水轻泥”现象,对污泥处理的投资严重不足。大多数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时仅考虑污泥浓缩、脱水工序,没有考虑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的需求。
第二,污泥处置技术路线不明晰。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起步较晚,污泥的最终处置面临着安全处置或资源化利用的双重选择,到底把污泥看作废弃物进行处置还是作为资源来利用意见不一致,造成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目标,这是导致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技术路线不清晰的根本原因。在国家层面没有明确将来是否允许填埋、优先发展何种处置方式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往往从节省开支的角度出发,采用当地最简易的手段来处置污泥。
第三,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性监管指标。污泥处理实际上是污水处理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污泥得到妥善处理,污水处理减排目标才算真正完成。而实践中政府往往对污水处理有硬性指标,对污泥则缺少像污水的COD去除率这样的约束性指标,加上污泥排放的间歇性也进一步造成了监控的困难。因此,与污水处理的监管相比,政府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更加困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